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凝都有如此之错,中国当代文化“权威不复在焉”

(2010-10-02 22:15:58)
标签:

铁凝

中国作协

国学

咬文嚼字

上海

期刊

文化

分类: 拈花一笑

     国庆七天乐,淡了“国”事,浓了家事。

    当然,家事繁忙之后,趁夜了点时看看国之杂事,也当作是一种疲惫后的恢复吧。

    简简单单已极好。

 

    夜来,见一文化事,有感,乃发。

    上海语文期刊《咬文嚼字》近年来“风头颇劲”,针对国内出现的汉语言文字、文学领域出现的不规范现象一一予以挑刺,或者对一些基本已将接近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的“文字之错”进行指正、修正,这在10年前、20年前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时的文化风气、氛围是严谨的,这些或许是小儿科,或者干脆就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抓住把柄的机会吧。

    即使在杜帝读小学接触语文时开始,语文老师就对这些反复强调,比如对“的、地、得”的锤炼,对何处该用逗号何处该用句号等“基本功”十分着力,那个时候,错别字简直就是不可饶恕的,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更不要说报纸等媒体容忍出现这些“低级错误”啦。

    时至今日,这些“错漏”放在今天,谁都见怪不怪了,不说“的、地”已经基本莫衷一是地被乱用,就连“邮戳”被“邮截”的发音代替都居然假作真时真亦假了,更不用说其他了。就如《咬文嚼字》以前也曾挑过刺一样的错漏例子都在日常语文、语境中麻木不仁地被“正确使用”着,譬如“前仆后继”早被写成“前赴后继”都没人指错,“美仑美奂”写成“美轮美奂”也“顺理成章”着了,热门古装电视大剧都可将“泽被天下”的“被”读成“BEI”(正确应为“PI”,同“披”)而无人觉误等等。不胜枚举。

    有些你跟人家“较起真”时,人家都以为你是“吹毛求疵”了呢,或者干脆说你是钻了牛角尖。于是,懒得作这些无所谓的争论了。可见,中国如今不但世风日下,“文风”更是日下。

 

    所以,从这点上出发,《咬文嚼字》近年来的“贡献”可就大过天了。至少,他们在匡正中国文化方面默默地从小处着眼,迈出了一步步。只有无数处的小处着眼、民间考究,才能日渐让文化大环境“风正一帆悬”。近日,他们终于将“梭标和匕首”投向了当今“文坛第一人”的头上了。

    这人可不是别人,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

    中国作协主席在建国61年来,这顶桂冠只戴过三个人的头上,除了现任铁女士外,前二位是文化经典人物茅盾和巴金,可见该职位的举足轻重地位!

    铁凝主席的作品中居然出现多个语言和文史知识差错。这些差错,居然“技术含量不高”:

    1、在小说《玫瑰门》中写道——

    苏眉惋惜老头开了个自选小铺却没有成为“自选商场的发明者”,“就像秦皇汉武只知修长城不知出击”。 

    这是犯了史实错误。专家指出,《史记》、《汉书》等均有记载,秦始皇和汉武帝面对匈奴的不断侵扰,都曾有过大规模出击。

    其实,不用“专家指出”,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就知道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大肆打匈奴的两大主儿。如果这都要专家“指出”的话,那么当今的“专家”也太“低级趣味”了吧,或者,很多人都可以当专家了,这想起了北京历史老师纪连海都可以走红的事儿来,呵呵,这道理就如在古代,能背下“四书”者大有人在,一般秀才就可以了,在当代,能背的人可都是“文化专家”啦,弄不好就成“国学大师”啦。

 

    2、同一篇小说中,铁凝还说“谁知人间的事历来都是祸不单行,福至心灵”。

    其实,两个成语意思相差甚远,不能连用。

    明眼人一目了然,其实连用的应该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从小读点古典评书、小说的人就能避免如此差错哦。

 

    3、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铁凝散文·疾步热岛》开头写道:“去年六月,我有十天时间在台湾访问。先是高雄,后是台北。看宝岛由南向北,节目紧密,令我感到用‘走马观花’都不足以表现我们行色的匆忙,或者把此行称作‘跑马观花’更为合适。”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走”的古今意义有别。走,今天指步行,古义就是跑步。因此,成语“走马观花”的意思其实就是“跑马观花”。而铁凝在文中把“走马观花”理解成了“走路”,是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

    又见“语文文字专家”!

    这点,杜帝倒有点庆幸自己,生在潮州,潮州的当代语言、文字中,还残留着不少“中原古语”成份呢,比如这个“走”,就很容易不会混淆运用了。潮州民间语言至今还将“跑”称为“走”,比如大人让小孩子走路要稳重不要乱跑时就会喊一句“行好,勿走”(行,就是现代汉语如今的“走”义),小孩子跑着追逐就叫做“走掠”。走,就是古代语言,是跑的意思了。潮语中的古语成份、词汇还有很多,因本帖非述这个,也就忽略不再多表了。

 

    4、铁凝在散文《怀念孙犁先生》中写道:“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语文专家指出,“已故”是已经去世,已经过世的作家是不可能嘱人带信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妨使用“当时还健在的作家韩映山”这一词组,如果硬要让“已故作家”嘱人带信,可就要闹笑话了。

    呵呵,搭配不当的学生作文错误居然出现在大主席的怀念老作家文章里,真是“贻笑小方”了吧。

 

    幸好,铁主席够谦虚,对于《咬文嚼字》的“吹毛求疵”,身为全国作协主席的铁凝大度而诚恳地表示:“感谢读者对我的作品‘咬文嚼字’。作家尤其需要这样的‘挑毛病’,这能让我们在创作时更多一些对语言文字的珍惜和警觉。”

    但由此可见,当代中国文化就如曹操墓吧,已不可再“迷信权威”了。

    挑战权威、从中炼出真金,才是当代中国文化界当务之急!

    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就是了,哪管你啥子头衔、啥子专家学者、啥子大师虚名,都不再令人“迷信权威”了。

    中国文化需要考究,需要严谨。否则,“国学”将沦落成“外国之学”、“西国之学”的代名词,“中国文化”将变成“中国的文明化掉了”之别解词汇了。

    别折磨中国文化、别有辱斯文了吧,拜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