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依法行政还是滥用权力
(2011-08-17 11:28:30)
标签:
北京关停打工学校入学难北京户籍文化 |
分类: 法律视角 |
据新华网报道,北京将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这项措施据说涉及到1.4万名学生,对此,北京市教委16日表示,将要求相关区县全力做好所有孩子的就学方案,把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作为工作底线,确保愿意在京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2011年8月16日新华网】。但是又据来自北京晨报的消息称,海淀区要求关停学校学生办齐“5证”后方可申请入读公办学校,多数学生无法满足五证条件,面临失学【2011年8月17日北京晨报】。
根据笔者的经验判断,24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关停是确定无疑的要执行了,至于保障每个打工子弟孩子有学上的承诺,就不好说了。另外,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开办者的补偿利益估计也付之阙如,因为北京市教委关停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此次关停的都是未经审批的不符合标准的学校,这些学校在保证学生食品和其他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也就是说,这些打工子弟学校都属于非法办学【2011年8月16日新华网】。
不过,媒体也透露,这些被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中有的已经存在10多年【2011年8月15日大河报:在京民工子弟学校再遭“封门” 不自行关闭将停水电】。而据北京教委官员称,自办学校中有62所为合法办学,114所学校未经政府审批【2011年8月16日新华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打工子弟学校都是非法办学。导致这些打工子弟学校成为非法的原因,据称是北京设定的办学许可条件高,绝大多数打工子弟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具有吊诡意味的是,这些非法的学校却一直事实合法的存在,并且承担了完成合法教育的任务。似乎这样的结果是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而关停这些所谓违法的学校,却让众多的打工子弟面临失学的危险;按照北京教委的说法关停违法学校应该是有利于打工子弟之举,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打工子弟的父母却普遍反对教委的做法。
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北京教委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行为表面合法的背后,所引发的更深层次的合理性问题,换言之,也就是更深层意义的合法性问题,即北京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办学条件自身是不是合法的问题。
从法律性质上讲,北京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设立进行审批的行为,属于行政许可。而行政许可条件的设定,不是任意的,不受规制的。它首先要遵照合法性原则,不能违背宪法、教育法等上位法律规定;其次要尊需合理性原则,要考虑打工子弟教育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缺乏问题,要考虑办校者物力、人力的实际状况,不能脱离实际来设定办学许可条件。从上述新闻报道的事实来看,约占65%的打工子弟学校无法满足官方设置的办学条件,这就只能说明,设定的条件脱离了实际;而这些学校很多存续十多年,解决打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来看,这些学校是具备基本的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的;而北京教委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引起广大外来人员的批评甚至谴责,则说明这项行为是不利于外来人员的子女教育的。我们必须看到,教育是国家的问题,更是家庭的问题,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子女,笔者相信家长有更多的发言权利。
笔者注意到,对于北京教委的所称的关停理由:“此次关停的都是未经审批的不符合标准的学校,这些学校在保证学生食品和其他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人并不认同。有观点认为,对于大多数的打工子弟学校不予审批,使其处于非法状态,有利于政府随时对其采取“合法措施”,既可以通过入学难控制外来人口,还可以拆迁学校时避免给予赔偿。是一举两得。对此。笔者没有更深的调查,不敢妄言正确还是错误。不过,北京市此次关停行为本身的合法性却是值得质疑,说依法行政有些勉强,说滥用权力不知道是不又说的重了些。姑且存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