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文随笔 |
据称,前些日子,梅葆玖的发言人吴迎说:“。。。。我们对某些娱乐选秀节目有看法,有个节目搞出一个男旦叫李××,简直是歪曲京剧。男旦是很高深的艺术,不是戴个胸罩、穿上女装扭扭屁股就算的,这和我们的艺术完全背道而驰。” 而吴迎所指。。。。据了解就是去
年央视选秀节目《星光大道》某期节目中的反串歌手李玉刚。
吴迎还透露,梅葆玖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将联合众多艺术家提交一份提案,要求严格规范、净化选秀节目,不能让选秀庸俗之风蔓延下去。
我春节期间在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节目中看过李玉刚的表演,觉得很美丽,他的扮相简直可以说是“惊艳”。最妙的是,他的现代妆女性扮相,也看不出男性的痕迹。说句非常由衷的话,我得到是一种美的享受,没有觉得庸俗在什么地方,更感觉不出和“艺术完全背道而驰”。倒是我看梅葆玖先生的演唱及形象不怎么舒服,再浓的涂抹也掩盖不出老男人的痕迹;至于不着古装的时候,一个穿西装的老男人,掐着兰花手,扭捏作态,让人感觉极度的不舒服了。
当然,梅葆玖是有身份的人,能在中央领导所在的场合表演,没有人胆敢说梅先生的表演不是高雅艺术!但是,梅先生也不能由此就断定李玉刚们的演唱就庸俗,以至于要呼吁通过立法来限制吧。是不是高雅艺术,要观众说了算,不能由梅先生说了算。运动场上不允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艺术领域里也不允许这样。
其实庸俗与高雅实在不好区分的。回顾一些文学艺术形式,恰恰是在她们被视为庸俗的时候很受社会公众欢迎,并产生了在后世看来是很高雅的东西;也恰恰是在当时被自命为高雅的时候除了在很小的“贵族圈子里”传播之外,在民间很少有人欣赏,以至于逐渐式微。
词的起源是在唐末,当时是在坊间流传,作词者多是一些无名小辈,内容也多被高雅阶层视为庸俗。至于五代时期,虽然也有一些被上流社会文人开始做一些词的创作,但一直被视为“旁技”,不如诗来的高雅。但是恰恰是这一时期的很多在当时看来纯在娱乐场合出现的言情小令,奠定了以后词创作的主流和基调,即诗境廓大而言志,词境微妙而抒情。以后的词作大家如晏殊父子、李清照均继承了这样的创作风格。即使如被称为开豪放风气之先的苏轼,其作品中也大量存在的是男欢女爱的人之常情。至南宋以后,词的创作日益“高雅化”,小令渐少,慢词风行,而也去民间渐远。词的高峰期也就过去了。
我想,在小词渐兴起于民间,传唱于红楼之上、歌女之口之时,一定也有如梅先生之流的高雅艺术家们呼吁过禁绝吧。但究竟没有绝,这也是后人的幸运,能欣赏到那时流传下来的很多脍炙人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