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时事乱弹 |
看了篇新闻报道,内容是一位民工盗窃被发现,遂挟持并杀害了这位民警,于是北京警方组织万余名警民搜山。报道前加的核心提示里,特别强调了这位民工是河南籍,特别强调了被杀这是民警和北京警方抓捕的声势浩大。
每年中国有多少件刑事犯罪,我没有具体的数据,不敢妄言,但是肯定有他个几百万件吧,犯罪者大概是个省各市均有,一定不会局限于河南;受害者也肯定是各行各业均有,肯定不会仅仅是警察。但是,新闻报道却强调指出了“河南籍”,强调了警察。我不敢贸然说,这位记者有地域歧视职业偏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类的报道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同时也似乎说明,不同职业的人似乎在现实中受的法律中程度是不同的。报道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能惊动万余人搜山,动静可真不小。也听到过一些民工被害的报道,但是似乎从建触动过这么多的警力,来抓捕罪犯。
在很多人的眼里,“河南人”似乎总是和犯罪联系在一块。以前深圳某派出所有过“严厉打击河南籍犯罪团伙”的宣传标语;最近好像又有某公司招聘,拒收河南人和湖北人。而在新闻报道里,似乎也热衷于在河南人犯罪上做文章。尽管中国各省各市籍贯的人都存在着犯罪,但在报道中似乎很少见到上海籍、北京籍的提法。“河南人”不受欢迎,这种虚假的社会印象是如何形成的,河南人穷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是,似乎近几天的新闻,尤其是网络新闻,似乎也功莫大焉。
而民警的地位特殊,不但在社会民众的一般观念中,就是在官方的眼中,都何尝不是如此!进来因为杀害民警而被判处死刑的报道,屡见报端。在这里罪犯的罪行是十恶不赦的。但是,在其他社会个人受到侵害时,也常见犯罪者受到了不可思议的宽容。不是由贵州某法院将轮兼并残酷杀害某高中女生的两名罪犯,判处死缓,而放罪犯一条性命吗?据权威法律人士解释说,死刑是不人道的,人们应该学会宽容。可是我再看完相关报道后,看到受害女孩子悲痛欲绝的母亲,我去怎么也宽容不起来了。
至于中国犯罪的侦破率似乎一直不很高,据说,只有20%,不知准确与否。但我断定如果拿出追捕袭警犯的态度和精神,中国的侦破率一定会升高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