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象火烤,热的人们白毛汗往下流,开始用手绢擦,手绢湿透,索性不擦啦,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也不看它,自顾赶路。两个女同志落在后面,我以为他们走动了,回头一看,只见她们用伞遮住,脱掉外上衣,扒下贴身背心,哗哗拧汗水,光穿着外衣赶了上来,个个象官老爷的大红脸。
天气热得出奇,人们话少,笑声更少,因为舌头干得都拉不开转了。
“注意!这截路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快走,敌人打过一炮来很危险!”
老山上的越南侵略者,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自卫还击战时,我们用火力压住敌人,战士和炮车才从这儿开到偏马山,消灭山上的敌人。
人们心情有些紧张,于是,拉开距离,加速脚步很快穿过危地,来到一棵大树下,抬头一看,呀!是柚子林,象小葫芦似的金黄柚子挂满枝头。吃点柚子该多好呀!又酸又甜,想着想着口流酸水,到不渴了,话也就多了。
“随便吃群众的水果,犯纪律!”
正在这时,前边路上有头大水牛走过来,那身肉滚圆滚圆,好胖的水牛!那牛抵角弯弯着足有二尺多长。有的女同志胆小,忙躲到一边:“我的天呐!抵角挑一下,准能挑上天去!”
“不,要怕,水牛不抵人!”水牛后面闪出一位老大娘来。
这位景颇族的老大娘,五十多岁,干瘦干瘦,看来是高山上久经风霜的老人,身体瘦但很结实,身材和脸盘,和在橡胶林里碰到的那个姑娘差不多,我猜想,姑娘和老人许是母女俩。
大娘手拿一把弯弯的镰刀,一方面割草,另一方面也是自卫的武器,因为这里蛇多,而且毒蛇多。她看出我们热得够呛,她说:“你们是从内地来的吧!”
“是。”我说。
“上哪儿去?”
“偏马山上甘岭。”
“去上甘岭?”大娘吃惊地说,“你们累成这样,恐怕……”
“大娘,还有多远?”胖女同志问。
“坳!你也去上甘岭?”大娘笑了笑,“不远啦,再走五里就到连部。”她指了指掉在地上的柚子,“快吃点柚子解解渴吧!瞧,嘴唇干的。”
“不,吃了犯纪律……”
“嗨,没那么多讲究,柚子是我家的,我做主,来到我们高山区多不易呀!”说着拾了几个大柚子打开,“快吃,又酸又甜,战士们到这我叫吃也不敢吃呢。”只好按照大娘的意见吃起来,顿时精气神来了。当我问到她家还有什么人时,她说叫李腊明。当兵的,就在“上甘岭”;女儿叫李腊英,她们青年小组承包了橡胶林,正在割胶。果然不错,那个爱说爱笑,天真调皮的割胶姑娘就是她的女儿,可她的儿子李腊明又是什么样呢?……
中午,我们来到连部。这里是“上甘岭”角下,一长排子房子,大院很宽阔,有蓝球场、双杆、单杠。院里的巴蕉和香蕉树成排成行,一串一串的芭蕉和香蕉下垂;老玉米似的大紫红花,显得那么粗壮有力,真惹人稀罕。因为热得火烤火燎,有的男同胞脱光膀子,在水龙头下拼命冲洗,女同志文明些只冲头。天气热,水是温的。我走进连部办公室一看,呀,天气记录本上写着:昨天最高气温摄氏55度,今天室内温度39度!,我倒吸了一口气:“怪不得太阳象大火烤人呀!”
山下这样热,山上又怎么样?战士们在这样高温里怎样生活,山上的食水怎样解决?这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海里旋转。
我站在连部门口举目远眺,那高高的山峰通向云天,山坡山顶上树木绿葱葱,哨所隐蔽在草丛里是看不见的,那陡峭的石壁使人望而生畏,要爬到制高点的确是真难哪……
夕阳西下,国境线上一片黄金。随着悠扬的笛声,二号阵地上不时传来一阵阵嘹亮的歌声。我追随着歌声走进阵地一看,正是连长李腊明带领战士们召开阵地联欢会。
李腊明二十多岁,长相和他妹妹李腊英差不多,个儿显得粗壮、结实。这个来自景颇族的雄鹰,在边防斗争的风雨中,翅膀越飞越硬,和战友们一直坚守在耸入云端的高山阵地上。在“日饮一杯水,月洗一次脸”的生活环境里,李腊明总是用优美的笛声和歌声,温暖着战士们的心。
宁静的夜晚,或者是在战后的休息时间,他总和战士们说笑、谈心摸清楚战士们在想什么,有什么心事。他知道作为一个指挥员,不知道战士的思想、性格,是不会带好兵的,更甭说带兵打仗了。我在联欢会上采访了他。
对越自卫还击战时,他还是个排长。接受了突击排的任务,冲上偏马山消灭顶峰的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他带领全排战士向偏马山发起冲锋了,但横在战士们面前的是座座凌空矗立的峭壁,上山是没有路的。山上的敌人拼命抵抗,战士们在战火中,用小钢镐终于凿出了一条小路,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呀!有的地方,怪石嶙峋,石块象刀一样锋利;有的地段,万丈悬崖,路就是两根横架的木头;还有的地方,路就是倒悬的古藤和抠出的石峰。他带领全排战士,就在敌人占优势,我们占劣势的条件下,一边战斗一边开辟道路。空手人都难以上山,而我们的战士持枪和背着子弹、炸药包,艰难的向上攀登。山上的敌人无目的的乱打枪,一班长王子强倒下去了,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去了。但战士们不顾敌人胡乱射击,只要抢到时间就是胜利。他们手抓古藤脚踩石窝,刚要冲上顶峰,战士朱刚突然滚了下来,底下是万丈深渊,在大家为他揪着心。朱刚个子小身板灵巧,滚动中忙抓住古藤,在峭石壁上晃了几下,又贴在石壁上。
战士们迅速行动,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认为北山是悬崖峭壁,解放军士兵是无法冲上来的。
天擦黑了,李腊明他们终于悄悄地攀登上天梯,他一声令下,突然发起冲锋,象群鹰抓小鸡似的冲上顶峰,跨过天桥,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朱刚把炸药包投进暗堡,“轰”的一声,顿时暗堡炸得粉碎,有的敌人滚下悬崖,有的举手投降,在这险要的山顶上,只用了四十五分钟就夺回了被敌人侵占的偏马山主峰阵地。但在肃清山头上的残敌时,我们的三个战士受了重伤,生命很危险,需要用水来抢救,这山上没有水,战士们带的水都用完了,怎么办呢?战斗还在继续。李腊明急得满头大汗。
正在这时,忽然发现在峭壁上,有个小姑娘,冒着生命危险,正向顶峰攀登。
“排长,你瞧,她来干什么?”朱刚急了,“多危险啊!”
李腊明仔细一瞧,吃惊地说:“呀!是她,没有得到许可,简直是胡来!”
那个小姑娘正是他妹妹李腊英,她用封好的小白铁通背水上山。十六岁的李腊英,从小就上山砍柴、打草、放牛,走山路比别人快,但背着十几斤水向偏马山顶峰登攀,压痕难哪,吃力地登上第一座天梯(悬崖),抬脚登上第二座天梯时,头上峭壁突然滚下一块石头,天梯上无法躲闪,她一歪脑袋,石头砸在她的锁骨上,她顿时眼冒金星,一阵剧痛,险些摔下悬崖。这个坚强的小姑娘,没被困难压倒,她稍停一会儿,忍着疼痛,又前进在通往主峰的羊肠小路上。
当她刚爬上了顶峰时,身子一歪倒地上昏了过去。
“妹妹……”李腊明没听到妹妹的回答。
“李腊英……”
“李腊英……”
战士们围拢到她跟前喊着。
过了一会儿,她醒过来了。忽闪着那双圆眼睛:
“哥,水,给战士们的水!”
她背上山来的水,忙分给重伤员。水--救命的水。重伤员喝了她的水,从昏迷中慢慢苏醒过来,得救了。
“妹妹,你……”李腊明本想说他一顿,但李腊英却打断了他的话:“哥哥,爹被越南兵杀害了,我要为爹报仇!”她的话捅了排长和战士们的心窝。
“妹妹……”李腊明喊着忙把李腊英扶起来,“妹妹,你做得好,你送来的水使伤员得救了。”
“哥哥,”李腊英倒在哥哥怀里。
“好妹妹……”
战士们为这兄妹的事迹所感动。
我们听了李腊明的叙述,都落下了眼泪……
联欢会继续进行。战士们听到李腊明明快的笛声,都情不自禁地唱起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第二天,李腊明一马当先,陪同我们上山。路虽然比过去好走了,用不着抓古藤踩石窝,但涉足南国的北方人,爬了两道天梯也累得够呛,到了最高点时,有的人脉搏跳动二百四十下,躺在阵地上喘气,脸色焦黄。战士们一看可急了,忙倒碗水,放上点盐巴搅搅说:“快喝点盐水,你们刚上山来不习惯,不放盐喝了拉肚子。”
我们端着水喝不下去,这水多宝贵啊!人们含着眼泪饮下这杯“上甘岭”的盐水。
我看着那当年的天桥,横架着两根木头,下边是望不到底的悬崖,掉下去就没命了,有的人伸头看下忙缩回来,可我们的战士就在这天险上和敌人战斗啊!
“快看,越南兵的工事上有人活动!”
肉眼看不清楚,越南兵象个蚂蚁。李腊明忙递过望眼镜说:“戴上它就看清楚了。”
我接过望远镜,安在眼上确实看清楚了。越南兵有的穿白褂,短裤衩,大长头发,有的带旧帽子,脸色焦黄,活像几个囚犯。
“注意隐蔽!”李腊明关心地说。
这里在敌人射程之内,越南兵时常有冷枪、冷炮打过来,所以大家格外警惕。我站在一颗小桉树下远眺,山的那边是越南的山村,我们的江河象大黄带子,
弯弯曲曲流向越南国境。在二百多平方米的山顶上,气候多变,一会儿风,一会儿雨,一会儿太阳象大火烤人。战士们把塑料布铺在地上,布中间是个坑,每当下雨时把锅、碗、瓢、盆、布坑都要接满雨水,留着刷牙、洗脸或者食用。排长朱刚带领全排战士镇守“上甘岭”阵地。为了振兴中华,为了可爱的故乡,战士们日夜巡逻在边防线上。这里杂草丛生,灌木层层,敌人往往利用大雾弥天的暗夜,偷袭我们的哨所,但敌人的行动,逃不出战士的眼睛,不是被活捉,就是丢下几具尸体而狼狈溃逃。
这里山比云彩高,伸手几乎摸到蓝天。此情此景,心情很激动,我站立在最高点,写了一首小诗:
举手摘明月
脚下踏白云
火眼金睛亮
守卫南大门
当我们回到连部时,天近黄昏了。南国的黄昏是美丽的,晚霞洒在青山绿水上,一片金黄,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我站在院里,忽然看到由东边走过来一个姑娘,背着背篓,一路走一路笑,后边跟着一位老大娘。
听那笑声,便知道是割胶姑娘李腊英。
“李腊英,你又笑什么?”我问。
“我从心窝里乐,你们爬到'上甘岭',可又回来了,不简单,有能耐!”说着放下背篓,“哗啦”倒出篓里的黄柚子。大家一看都愣住了:“这是干什么?”
“带着路上吃,这儿比内地热呀!”大娘看着连长说:“适当啥(儿子),你说呢?”
“阿努(妈妈),当然让同志们带着。”
“思伊莎(女儿),快把柚子分给同志们……”
“阿努,我知道。
……”
我们看着金黄的柚子,非常感动,这不仅仅是柚子,而是边民和战士们一片赤诚的心啊!
人们一时无话。
还是活泼的李腊英打破了沉默:“哥哥,大家不说话,怪闷得慌,你吹竹笛,我为大家唱支歌儿吧!”
“好!”李腊明吹起了竹笛,随着笛声,李腊英唱起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悠扬的笛声,嘹亮的歌声,向八十年代《上甘岭》飘去。(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