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月二 龙抬头

(2012-02-19 00:25:25)
标签:

论酒言情

情感交流

爱在中国行

祝福

网络

分类: 网载文字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龙抬头的原因】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 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喜欢在这天理发的理由】这一天,人们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在用正月不剃头——思旧这一无奈,去咒骂满清政府用钢刀硬弩强行推广的剃发令

    剃发令是清顺治二年六月颁发的。 剃发令颁发后,明朝的左通政使侯峒曾和进士黄淳耀纠集了数万军民,誓死留发与城共存亡。清世袭罔替王爷勒克德浑亲自督战攻城,义军面对强敌死守孤城数日,不想天降大雨,偏巧明朝降将、吴淞总兵李成栋携带大炮助攻,雨过炮响,城墙多处坍塌,清军潮水般入城与无援的义军展开巷战,由朝杀至暮。侯峒曾携二子投水而死,黄淳耀自缢身亡,为虎作伥的李成栋居然下令屠城,两万余军民当即死在钢刀之下。这一天,是阴历七月初四。在随后的七月二十六日、八月十六日,嘉定城郊又有两路义兵誓死不剃发,李成栋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令屠杀无辜百姓,全城大约二十万人,几乎被屠杀殆尽。

    被百姓们推举为守城统帅的既没有当朝一品大学士督师史可法的十万大军,又没有三品通政使侯峒曾的地位显赫,他不过是一位已经离任的典史阎应元。在明代,典史比九品还低,数未入流,严格地说,不能算官只是个吏。但这位阎典史,居然应全城百姓的重托,从百里之外的避居地华士山中潜回江阴,于二十四万清兵的大炮、强弩之下,担当起了九万平民百姓的指挥官。在随后的八十一天中,阎应元与全城百姓同仇敌忾,杀死敌军七万五千余人,其中三位王爷、十八位大将。阎典史几乎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所有计谋,诈降、设伏、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声东击西、夜袭敌营、城头楚歌,居然连人体炸弹也用上了。阎应元招募自愿老者出城诈降,将炸药放在装银两的木桶夹层中,献纳时引燃导火索,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与清军王爷一、上将三及三千将士玉石俱焚,清军不得不三军挂孝。破城之日,阎应元身中数箭投水自尽,被清兵拉出水面后刺断胫骨令其下跪,他倒地后膝盖不弯直至气绝。有人统计,江阴小城,城内被屠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被杀者七万五千余众,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阎应元临终前一日,在江阴城楼上留有一首绝命联,说的就是留发不留头的夙愿。

    剃发令”颁发之时,南明小朝廷的使臣、兵部左侍郎(副部长)左懋第正羁居在北京太医院。随员艾大选怕死,遵旨剃发梳起了大辫子,左懋第将其乱棍打死。摄政王多尔衮听说后,派左懋第已经降清的弟弟左懋泰去诘责,左懋第明知故问:你是满清降官,怎么敢冒称是我左家的人呢?随之将其骂出馆舍。多尔衮大怒,亲自提审。当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左懋第的回答掷地有声:头可断,发不可断!多尔衮居然违背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惯例将左懋第杀害。     

    明天启年间进士、翰林院侍读孙之獬,降清后被授礼部侍郎,是在朝第一个剃发留辫、衣冠满服的汉大臣。当时剃发令未下,上朝满、汉大臣各自妆束分别而立,孙之獬上朝后站在汉大臣一边,汉大臣骂他沐猴而冠不准他入列;他又站到满大臣一边,满大臣也笑他不伦不类赶他出列,弄得他尴尬万分。后他被清廷夺官还乡。顺治四年,义军攻破他的家乡淄川城,将他的发辫割下来,将缕缕青丝栽入他的头皮游街示众,万般羞侮后将其处死。

       可以说,终清一代,满汉畛域从未弭平,但满族人能以二十几万人口统治中国二百八十多年,在大政策上有很多是高过朱明王朝的。从清初撤辽饷、练饷、剿饷到康乾盛世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不再修葺长城到平定准噶尔、收复台湾和中俄雅布萨之战,满族人都是站在大中华的立场上为君为国的,直至最后牺牲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融入了中华大家庭。偏偏在相对语言、文字而次要得多的剃发和衣冠上,满族人固执得非要为自己埋下灭亡的种子。

        明代崇祯年间进士陈名夏,入翰林后官至明代都察院户、兵二科都给事中,李闯王入京他投降农民军,大清兵入关,他再拜在睿亲王多尔衮的帐下,被封为清朝的吏部尚书(部长),授弘文院大学士,进少保兼太子太保。这位朝三暮四的三朝叛臣,在人品上比孙之獬还要卑劣,但他偏偏看出了清代强行剃发和推行满洲服饰的可怕后果。顺治十一年,陈名夏被弹劾处死,其罪状数款均难查实,惟有一条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他自己供认不讳。陈名夏一生狡狯,惟此一句心里话,却断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如今龙抬头理发】而在现实生活中,各地理发店生意异常火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剃龙头的人特别多。理发店的师傅认为,正月不动剪刀是沿袭下来的传统,只有在二月二这天才开张剪龙头。一些人认为,这一天理发,会在新年里给自己带来好运气,至少能够让自己换个形象,换个心情。还有部分人想在龙抬头的日子讨个吉祥,保个人一年平安。多数人都想在新的一年里剪个好彩头。(部分文字载自网络)

【附搜益先生麒麟诗和,并遥谢赠玉。】

                   二月二,龙抬头/塞墨
                      麒麟诗和/搜益


                      二月二,龙抬头。这篇散文有水平。
                 袒国民俗多得很,唯有颂龙最雄伟。
                 龙年吉样大丰收,气势磅礴鼓勇劲。
                 文中引出民谣诗,录列如后供助兴!

                 二月二,龙抬头,注意观察见什么?
                 金殿君臣都行动,天子耕地臣赶牛。
                 宫娥彩女早动手,没有闲人跑跑腿。
                 正宫娘娘来送饭,并不感到是丢人。

                 百姓忙碌不用说,人手不够缺帮手。
                 龙腾虎跃必下种,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下大力气有奔头。
                 头面人物都动手,五谷丰登太平秋。

                 至理名言龙年旺,旺盛繁荣靠开头。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至少这天理个发,谐语开年焕然新。
                 多数人想在龙年,图个吉样获彩头!

                  

                   临江仙 赏《二月二 龙抬头》抒怀

                                腊梅

                            二月二龙姿倜傥,
                             抬头胸挺呈强。
                            精神抖擞在天翔。
                             又把民意探,
                              送雨调风帮。

                             农事始开虫欲动,
                              仲春季节人忙。
                             春耕夏耘祷天苍。
                               秋收仓满满,
                               冬至将福享。

 

         元宵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