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王红丽沉浸式《抬花轿》欣赏

标签:
抬花轿王红丽清风亭周凤莲坐轿 |
分类: 【戏苑记】 |
沉浸式演出到底是什么样子,越剧有越剧路子,豫剧也有豫剧特色。《清风亭》直接哭到了台下,在观众间哭天抢地。王红丽也推出了沉浸式《抬花轿》,把喜轿子抬到了观众席,并且让唢呐吹得更长更欢快,一顿撒喜糖,把气氛烘托到了极点。
《抬花轿》是豫剧名家王红丽的拿手好戏,也是她的成名作之一。记得九十年代的大河报等报纸经常能看到她周凤莲的剧照,还有她出演的电视剧《经纬天地》里戏中戏也是这折“坐轿”。
这出戏是豫剧骨子老戏,也叫《文武换亲》《香囊记》,擅演这个戏的名旦能开出一火车皮来,但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周凤莲”无出王红丽之右者。我也不止一次看过王红丽的这出戏,扮相漂亮,俊俏灵动,嗓音甜润,身段婀娜。王红丽很会做戏,浑身都有戏,周凤莲这个艺术形象激活了王红丽的全身细胞,她也将她的所有艺术感悟诠释在了这个人物上。
一转眼,王红丽已经快60了,再加上这两年小皇后豫剧团人员变动比较大,“赵家班”充血重组,徒弟李康英扛起了剧团重担,成了小皇后的新一茬重点打造的接班人。王红丽依然带着她的团队四海奔波,上天津,下武汉,更在乡间舞台上演绎着属于小皇后的精彩。
再看《抬花轿》,不得不佩服,王红丽就是王红丽,嗓子虽然不如之前透亮,但她很会用嗓子,小碎步一跑上来,那个二十岁的小姑娘马上就跃然眼前了。这就是艺术。很多年轻演员,一走出来,就觉得身子好沉,尽管她在扭动,但感觉就是怪怪的,身上不顺溜。王红丽一出来就是那个范儿,青春养眼,如同一股清泉。她在父母前的撒娇,在丈夫前的粗放,在公婆前的谨慎,在弟弟前的真诚,都带着王红丽的标签,几分娇憨几分嗔,她是个大花旦,但不是疯花旦,现在很多亲年轻演员都往疯里演了,看着她们满台子蹦心里就发慌。同样是坐轿,同样是坐轿,很多人都很闹心。王红丽的坐轿却让人由衷的喜庆。你看坐在轿子上最开始的欢欣,还带着一点点新娘子的羞涩,到后来颠得实在太厉害了,她的嗔恼,凌乱的水袖更好地表现了她心中的转变,而最后决定惩治一下这帮轿夫,她与唢呐的笑声配合的天衣无缝。可轿夫不走也不行呀,你看她只是掀开轿帘不好意思地作个揖,没有下轿的,这是很有讲究的。包括四个轿夫围着她转,也是四个人在轿外,她在轿内,现代化的舞蹈表现了五个人(两组人)各得其所的快乐。轿夫们达到了掀轿的目的,还看到了美丽的新娘子,能不快乐吗?而新娘子呢,扭腰抖肩,则表现了轿子终于又开动了,不至于被放这里了的开心。
其实王红丽的《抬花轿》也改了几版了,早期也有“梳妆”,现在更精练了舞台,从大姑娘下楼订婚开始一直到王定云与张志成完婚,花婆的戏份也被拿掉了八成。小皇后豫剧团的这台《抬花轿》,除王红丽的周凤莲外,林佞的王定云,张丰风的周进宝,这两位年轻演员表现也不错,林佞应该也是王的徒弟,身上规范,嗓子也好,扮相漂亮。张丰风扮相儒雅,个头也好,嗓子也扎实,是个不错的小生。豫剧现在连好小生都稀缺了,哎,想想都是件痛苦的事,在“吃饺子吃馅,听戏听旦儿”流行起来之后,旦行一统天下,各个生行都呈现出颓势,生行尤其是小生行这些年表现的特别明显,一生难求呀。
《抬花轿》这个戏风趣幽默,唱作并重,生旦都有戏,而且喜庆接地气,所以是一出地地道道的吃饭戏。但越是这种大路戏,越容易演水,越不容易出彩。王红丽将周凤莲这一形象吃透了,加上自身的艺术灵气,成为小皇后豫剧团这些年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