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阎师百年诞辰活动观后感

(2021-10-21 09:25:55)
标签:

阎立品

张梅贞

秦雪梅

盘夫索夫

吴素真

分类: 【戏苑记】
阎师百年诞辰活动观后感
再传弟子李向峰《秦雪梅》
       10月15-17日,纪念豫剧一代宗师阎立品大师百年诞辰活动在郑州正式举行,可以说,这是一场被呼唤期待了将近一年的纪念活动。姗姗来迟的它,像阎大师的小奶腔儿的微微颤动,让所有的阎粉充满了喜悦。
      前两日为流派唱段演唱会,阎派众弟子及再传弟子济济一堂,将阎大师所创立的一个个饱满的艺术形象的核心唱段再现在舞台之上。秦雪梅、严兰贞、胡凤莲、崔莺莺、姜秋莲……那一个个婉转动人的艺术形象和别处心思的艺术设计,让阎派艺术成为豫剧苑廊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那两场晚会上,有很多再传弟子的演唱让人记忆犹新,如李明、张亚鸽、李向峰、曹君秋、黄雅丽、江凤香等,阎派特原有的那种内敛含蓄、温静如玉在她们的唱腔里流转出顾盼神飞的魅力。尤其是张梅贞率领白文芝、张美莲、赵晓梅、赵玉英、朱巧云老姊妹六个一起亮相舞台怀念恩师的一幕令很多人落泪。而17日来自省二团再传弟子李向峰的新版《秦雪梅》作为压轴大戏呈现出来,李向峰是豫剧名家赵晓梅的得意门生,《秦雪梅》是阎立品大师众多艺术作品中最为观众接受、也是大师最为钟爱的一个艺术作品,生前好像七次大型改动这部戏,可谓呕心沥血。这次新版的上演很多地方听上去都很生疏,是观众对词的生疏,有种是不是改词的错觉,但熟悉的人则知道这些改动恰恰是阎大师生前一句一句反复斟酌之后的变动。李向峰的整台戏真得必须竖起大拇指,这个戏在她还在洛阳市演出过,为了这次复排,又下了功夫,赵晓梅也前前后后认真给她扣戏,听说这台戏是她自己掏腰包排的,阎派包括其他流派弟子都需要这样的弟子,肯为流派的传承出力用心。李向峰的唱腔细腻委婉,表演也丰富流畅,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阎派再传弟子。
阎师百年诞辰活动观后感
再传弟子马伟
       但必须承认,阎师百年与陈师百年相去甚远,当然这两者的经费支持就差很多。此处所说的相去甚远是从弟子们所展现出来的流派风采和大家对流派今后的畅想这方面讲的。阎派众再传弟子的舞台呈现而言,都秉持了阎师的特色,一张口流派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却有一个很显著的问题,就是抓人眼球的弟子不是很多,甚至说很少。李向峰、张亚鸽的确很抓人,有人会提杜永真,但小杜每次的流派演出唱得基本都是《盘夫索夫》的“自幼儿”,唱得的确很不错,但却不免有些单调,好像只有这一段,难免会让人觉得她在阎派上的用功程度。小杜的拜师就很特别,一下子拜了两个流派的两个老师,这可能有点破天荒,从她现在在团的演出,似乎在陈派上的功夫更多些。至于张梅贞老师致力扛旗的史茹,本次呈现的《三上关》,感觉都降了调了,嗓音还没有张老的明快。这些再传弟子只能说中规中矩的在传承,但不少戏迷票友级别的,还有一些在团没什么大戏演出,有流派戏演出的更是凤毛麟角。这是阎派戏传承上一个很大的问题,似乎社会一下子不需要秦雪梅了,因为穿孝嘛,大家都觉得不吉利了。于是只剩下了段子。正规的地方唱前面的观文,孝堂上就唱哭灵。阎派戏就这样成了折子戏,甚至只是段子。被肢解的阎派大戏绝对称不上什么流派传承,但很奇怪地是这就是阎派传承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阎派弟子需要更多的像李向峰那样的弟子,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要排阎派大戏的弟子,给自己更多演出大戏的机会。在陈师百年活动上涌现了吴素真、徐俊霞、岳静静、董爱春、关小凤、王前等一大批优秀的流派弟子,陈派戏轮番上演,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很强的陈派风暴,成为一种时尚。阎派这次很难达到,一个李向峰起不到这样的效果,她需要更多地传人一起来起到烘云托月的效应。本来很期待洛阳团陈大华再次率团进郑州,哪怕是再演出《盘夫索夫》都是极应景的一件美事,何况她好像一直在致力复排《蝴蝶杯》,网传了很久,也有剧照和唱段流出。可惜这次又泡汤了。我也期待过新疆的张培培,虽然没看过她的阎派戏,但作为阎派新晋的梅花奖得主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但由于疫情影响,上演段子的机会都没有了。其实借着百年,阎派搞一个《秦雪梅》大汇演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社会舆论,可是当只剩下李向峰一台《秦雪梅》的时候,虽然她足够优秀,但总觉得过于单薄,对于一个流派的传承来讲,总让人觉得未来无望。一些阎派弟子每次的阎派活动带的再传弟子都是同一位,也让人诧异,这么多年没有新力量的加入吗?
阎师百年诞辰活动观后感
再传弟子刘雯卉
      在活动之前张梅贞老姊妹几个聚会时,张老说了一句话,说阎派戏能接就接,不能接就别接,阎派戏尽量不要改。听得出张老师的用心,她对大师艺术的尊重。但是说实话,我不太认可这句话,任何一个流派都是在流动的,不会一成不变。如果不可变,阎大师会临终之前还在修改秦雪梅的版本吗?如果不可变,我们还哪里去听那么多不同版本的大师不同时期的唱腔呢?正是阎大师有一种博取百家之长而融会贯通的精神,她才能在变中有所持守,才能演出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阎派包括其他流派,要传承绝对不是简单模仿复制,那是很初级的。传承中必须允许变量的存在,因为时代在变,观众在变,审美在变,如果阎大师还在,她今天所演得秦雪梅绝对与流派汇演时的不一样,与李向峰所谓的新版也不一样,她是一个对艺术、对观众都有思考的人。我记得桑振君大师在其爱徒苗文华摘梅时,复排了几个桑派折子戏,她请人来为苗设计,而且亲口说,虽然是我的唱腔,该改的地方,就放心改,不要顾忌我。这就是老艺人的心胸。她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不是为我而艺术的,更不是为流派而艺术的。当然苗没有大改,一听就知道那是很正的桑派唱腔。传承就应该是不忌怕改,只要是把持住流派的精神,在举手投足之间,就会流出流派的特色。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常派弟子菅爱梅老师,她是焦作团的一个演员,十大名旦之一,但与省团的那些常派弟子比起来名气不大,但你去听她的《花木兰》那味道真正。再去听她的《白莲花》非流派戏,她的打出手、她的唱腔、念白,都有很浓郁的常派特色,这才是真正的传承。一个流派应该这样活着。
阎师百年诞辰活动观后感
再传弟子李巧凤
      当然,闲扯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阎派弟子能够再出色一些,有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在阎大师的时候,各个地市团基本都上演《秦雪梅》,观众也不会觉得穿孝就不好,而今天舞台上却很少再见秦雪梅了。即便是在省二团阎大师的母团里,距离上次田敏复排《秦雪梅》也都很多年了。阎派再传里可能也只有赵晓梅老师和朱巧云老师这两支还有弟子在团演出阎派大戏吧。真得很乐意看到阎派能够再现当年的辉煌,各个剧团争演。不是观众不喜欢秦雪梅了,而是秦雪梅已经演不进观众的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