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贾府嫡嫡亲亲的孙女辈,但这三个人身份又略有不同,迎春和探春是荣府庶出,惜春是宁府嫡出。其实并不是要特别强调这种庶出嫡出,而是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中,嫡出和庶出还是差好多的,人们看的眼光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王熙凤曾经说一句话,探春虽好,只是可惜“命薄,没脱生在太太肚子里”。而且在当时社会上,庶出的女孩子往往是不好做媒的。
抛开她们的出身,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她们的生存状态。冷子兴说因为老太太爱惜,所以孙女们都在她这边一起抚养。但在这些孙女中,其实还是有个远近亲疏的。能够陪着贾母起卧的,贾府嫡亲的孙子辈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进宫的贾元春,一个是贾宝玉。元春是荣府的嫡出,宝玉也是嫡出,虽然不是嫡长孙,但因为他生的可爱,还口中含玉,带着一种神秘色彩在身上,老人家自然会更加珍惜。元春进宫后,黛玉补缺进来,跟宝玉一样成为贾母的心头肉,陪着贾母一起起居生活。显然迎探惜三春虽然也是在贾母身边生活的,一起吃饭什么的,但是待遇上是略低那么一点的。当然这个在物质待遇上未必显得出来。三人睡觉是不在贾母房的,而是在王夫人房后的三间小抱厦。这里是王夫人前往薛姨妈住的梨香院的必经之路,所以周瑞家的送宫花就先来到了这里。
也就是说,迎探惜三春是最先拿到宫花的三位小姐。也让我了解一下三位小朋友在贾府的真实生活状态。在黛玉进府那一场中,三位小姐为了迎接远客,没有去上学,书中对迎春、探春两位的形容做了交代,一个可亲,一个文采飞扬,而惜春只是顺嘴说了句“形容尚小”。吃饭的时候只是交代了位次,饭后闲聊只有探春问了宝玉两句,其他二春形同影子。我们对她们的了解太少了,她们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送宫花这一回中,我们可观到一二。周瑞家的一过来,便看到了迎春的大丫鬟司棋、探春的大丫鬟侍书挑帘出来,就知道姊妹俩在一块呢,进屋一看,果然俩姐妹正在窗下下棋。周瑞家的回明缘由,“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这便是大家闺秀的礼法所在,并不因为薛姨妈看不到而忽略礼法的存在。显然她们都是收到良好熏陶的。但是这里也点出二春下棋,应该这是她们常有的娱乐方式。另外从迎春的丫头叫司棋也可以看出来,下棋对于迎春来说应该是相当重要的。如此贞静的女孩子,可惜“有功无运”,她始终陷在自己的棋局里。
交代过了迎春和探春,周瑞家的便问丫头们四姑娘,结果进屋一看,惜春正在跟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在玩儿。很奇怪的一个设计,惜春没有跟姐姐们玩,也没有跟丫头们玩,而是跟个小尼姑玩儿。看到周瑞家的花,她还开玩笑:“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她居然还想去做尼姑,虽然这是小孩子的玩话,却不想成为她一生的谶语。惜春最后落身青灯古寺,有她的不得已的悲剧性。但我们不得知她的生长经历,整部红楼梦惜春其实是个边角料,给她的笔墨并不多。除了小,就是古怪偏执的个性,没有前因后果的发展。惜春打小的玩伴居然是一个姑子,这是从根儿上给她种下了一个因果。但是,我觉得红楼梦在此处提出智能儿,其实不是为了为惜春立传,而是为智能儿立传,因为接下来的几回中,这个小尼姑作出了一桩大事——与秦钟偷情,而最终秦钟丧命。这在宝玉的成长史中是一桩大事,二秦的死尤其是秦钟的死对宝玉的打击很大,毕竟秦钟是他的多情友啊。
总的来说,迎探惜三春生活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空间里,她们知书达理、温柔贞静,也可以说各有才艺,迎春的棋、探春的文、惜春的画都是书中的闪光点。但不论怎样,她们的故事还没有开始,送宫花也只是顺路交代一下,笔墨不少,但更多地是花在了周瑞家的与智能儿的对话上。而且有趣的是,年幼的惜春对当家的事还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她居然问“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按照后面的性格,惜春对这种事她应该是一种“关我屁事”的态度才对,但显然她没有。而且她还挺善于观察,当知道这档子事是余信管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智能儿师徒一进门,余信家的就跟上去一阵子嘀咕了。她有着孩子的敏感,努力在感知着身边的世界。但污浊的环境最终伤害了她敏感的内心,她开始慢慢将自己包裹起来,不愿再参与这个世界。
——成文于莞邑逗云轩
庚子年九月十九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