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剧新秀杨军峰的几个在团大戏欣赏

(2020-10-14 09:12:35)
标签:

杨军峰

河南豫剧院

白蛇传

红梅记

吴素真

分类: 【戏韵春秋】
豫剧新秀杨军峰的几个在团大戏欣赏
       听说杨军峰的名字,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他还在大河剧团,在一次河南戏曲大赛中凭借唐派名剧《三哭殿》一折拿下了个人表演二等奖。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在网上搜着听这个年轻演员的唱段。
       后来他进了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但一直没看到大戏出来。再后来,他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在校期间,呈现了一出《王熙凤》。而现在他已学业归来回团,成为青年团当仁不让的当家小生。他几乎接了杨历明所有的小生戏,他是《白蛇传》里的许仙,《红梅记》里的裴舜卿,《林冲》里的陆谦,《芦花记》里的闵子骞,《拷红》里的张君瑞,《拾玉镯》里的傅鹏……多样的角色、多部大戏的担当,对于一个演员艺术的成长是相当必要的,而通过四年大学的深造,明显杨军峰在人物塑造上进步了不少,更加沉稳内敛,对人物内心挖掘更加细腻。而且他在声腔上也更加自如,而且感觉宽厚了不少,益发沉静。之前多听的是些唱段,大戏听得不多,而且主要是唐派的须生戏,如《三哭殿》、《辕门斩子》等,小生戏很少听到。而现在很可能在团大戏是以文小生为主,唐派须生戏应该有苏永堂在演出,比如《辕门斩子》(即《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三哭殿》等。我甚是期待杨军峰在团能够立一出唐派大戏,像《白蛇传》、《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梅记》等团里大戏一样响当当的立在舞台上。
      最近看了他的许仙、他的裴舜卿,许仙呆萌中透着憨厚,裴舜卿文雅中透着一股浩然之气。“断桥”是白蛇传里的重头戏,对白蛇、青蛇、许仙三人的唱做表都有很高的要求,三人之间的对手戏,尤其是青蛇和许仙之间,没有足够的默契是很难呈现出来精彩的。你看,许仙的那一串圆场、跌扑和跳跪等一系列动作,对演员是有相当基本功要求的。而杨军峰完成的非常到位。虽然是在草台上表演,但吴素真、杨军峰、杜永真三人的默契丝毫不受影响,这一折呈现的非常耐听、耐看,惊险刺激。他的裴舜卿,透着一种男子的硬朗,这种硬朗不是身子板儿的硬朗,而是他内心强大所透露出来的临危不惧和胸怀抱负。你看他西湖上面对大权在握的贾似道的咄咄逼人,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怒斥贾贼祸国殃民不作为,坐失国土,令百姓流离失所,忠良将士无辜屈死,这样的意气绝对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书生意气,而是一个一腔热血为国为民思量的义士、君子此时此刻面对国破家亡而乱臣贼子则歌舞升平的局面应该做得事情。个人也觉得,这是大宋太学生所留给我们今天社会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启示。红梅阁内与慧娘的会面多了几分文雅和温情,但这种儒雅也是有节制的,这种温情也是有礼法的,不像张君瑞为了泡妞儿而“费尽心机”,不像张青云为了上床而甜言蜜语哄得人心花怒放。在出逃路上他与李慧娘及追杀人之间的追杀逃躲,在呈现环境心情的紧张和恐怖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演员个人绝好的做功。
       我喜欢杨军峰对人物内心的解读,细腻委婉,他的表演很传统,始终是在向内收的,不是往外放的。这是当下戏曲圈里很缺少的一种美,而这种美恰恰是中国传统戏曲所推崇的一种美。今天的新编戏,没有高音,没有拖腔,那就不会有叫好声,好像观众只是爱听那一句高音,爱听那一个拖腔,其实不是观众不懂戏,也不是演员不知道什么是好戏,但某些环境,某些专家会把错误的信息当成正能量错误的传递出去,然后“假作真时真亦假”,最终成了今天的模样。无缘无故地甩出去一个腔,只是为了完成那个腔,听着都累,这就成了戏曲的负担。戏曲最终还是唱得是人心,是人情,中国式的表达很重要,切不能拗折了演员的嗓子,却唱不出人情世道。
       杨军峰是安静的,表演是沉稳的,含蓄的,我希望他能一直是这个样子。

后记:网上实在找不到杨军峰当下小生的剧照,所以还是用了他之前的剧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