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剧名家朱巧云的刀马旦唱腔欣赏

(2019-04-15 08:39:02)
标签:

朱巧云

穆杨会

破洪州

梅花奖

三上关

分类: 【戏韵春秋】
豫剧名家朱巧云的刀马旦唱腔欣赏
      豫剧里叫朱巧云的,有网友称有三个,两个在省内,一个是常香玉大师的弟子,开封名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豫剧十大名旦。另一个是阎立品大师的弟子,封丘名家。这同样是一位好演员,阎派戏非常有味道,她也有一出刀马旦戏,《三上关》,也是其这些年经常在晚会上演唱的。
      不过,本文要说的是常派的朱巧云,之前曾专文写过她的《抬花轿》,这是一个戏路相当宽的演员,坤角的各个行当几乎她都演过,而且都留下了作品,被观众所认可。因为其武功底子好,据说在当年东明老艺人杨振仙所收的弟子中,她是唯一能练双劈叉的女演员,而且她的“五顶网子全戴”功,非常扎实,这为她以后的从艺道路上什么角色都能演做了很好的基垫。但说实话,我不太懂这五顶网子全戴是什么样的一种基功,但可想一定是高难度的,一般人拿不下来的。在进入开封地区豫剧团后,朱巧云还遇到了她生命里的贵人,也是她的爱人王永刚,王永刚也是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好把式,身上功夫了得,他也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的交给朱巧云。
      网上能查到的朱巧云的刀马旦戏,主要是《穆杨会》,其次有《破洪州》和《女中魁》。但我想《穆杨会》由传统老戏《穆桂英下山》改编而来,而且这出戏在开封地区很火,朱巧云应该也演出过老本。《梨花归唐》(或《刀劈杨藩》、《三上关》)这出戏也是开封的一出名戏,这出戏名角辈出,代不乏人,想必朱巧云亦曾演出过。但现在能收到视频的仅《穆杨会》和《破洪州》两出戏。《女中魁》曾是豫剧传统老戏,有王金玉的口述本,1956年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中来自郑州市豫剧团的华翰磊凭借此剧荣获演员一等奖。“朱巧云在新编历史传统戏的基础上,博采百家之长,敢于大胆创新。为增加剧中人物动作难度,使其更有观赏性,在编排《女中魁》时,她受京剧名家关肃霜《铁弓缘》的启发,借鉴关肃霜扎靠旗打出手,将武生的流星锤、高底功、舞剑等,横跨刀马旦、武生、帅旦等3个行当。王永刚设计的动作难度系数是一般男演员都不具备做的,而朱巧云扎着靠旗、穿着厚底靴,能从两张桌子上一个“倒哧虎”下来。为了演好这出戏,身为团长的朱巧云在演出之余,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丈夫的陪伴下,穿上10多斤重的马包靠,练习高低圆场、打出手、舞双剑。超负荷的运转,使她多次累晕过去。躺到床上浑身像散了架,起床时,都是丈夫把她扶起来才能下床”。可惜这样一出好戏,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
       1995年,朱巧云凭借新改编的《穆杨会》一举拿下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这出改编戏遂成为朱巧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而且至今仍是开封市豫剧院的打炮戏。2016年,开封市豫剧院由苏丽娜、魏占桥等一帮青年演员复排了这出名剧,在黄河戏曲节上大放异彩。剧中穆桂英的那段“羞答答对奶奶详情告禀”,脍炙人口,成为朱巧云的一个代表性唱段。但说实话,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个戏,因为个人不喜欢这种另起炉灶的改编戏。《穆桂英下山》这出戏原本就很出彩,下山、对枪都相当有看头,而且已经是观众中乐见的唱段了。为了摘梅,这个改编本抛却原有的唱词,另起炉灶,那些唱词并没有原来的精彩。当然这可能也是摘梅必备的吧,梅花奖一个大毛病就是老老实实复排的传统戏是很难得奖的,但如果是改编戏那就多了几分胜算,哪怕是新瓶装旧酒也可以。《穆杨会》的前面下山对枪就是这样,虽然唱词不出彩,但是朱巧云的表演很出彩,好功夫,好把式。
      朱巧云在八十年代便拜在常香玉门下,但常派代表剧目似乎她演出的很少,仅有一出《破洪州》,当年应该是有演全场的,现在仅剩下一个片段。网上对朱巧云拜常香玉很不理解,而且骂她只拜师不学艺。这些年常大师的纪念活动,朱巧云也甚少参加。因为未看过全剧,不去评价。
      2016年开封市豫剧院复排青春版《穆杨会》时,朱巧云和王永刚夫妇担任艺术指导,带病指导青年演员排练此剧。结果不负众望。相信朱巧云看到青春版也会十分欣慰。艺术就是这样一茬一茬传承下来的,自己的戏有人接班了,这恐怕是对一位老艺人来说,是最开心的了。


《穆杨会·射雁对枪》


《穆杨会·献图会师》

《穆杨会·羞答答对奶奶详情告禀》

《破洪州·站立在大军帐传将令》

《樊梨花·出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