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性格是如何养成的?

标签:
李纨凤姐曹雪芹贾宝玉薛宝钗 |
分类: 【侃红记】 |
那么,她如此优雅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曹雪芹是相信环境决定论的,这从他第二回贾雨村滔滔不绝地演讲那段“正邪”二气理论就不难看出,环境对于同一种禀赋的人也会有天壤一般的差距:“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环境对人后天际遇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环境外,曹雪芹还相信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薛宝钗说如果不读书人就会下流了,也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十二钗之一的李纨自然也是在这种论调之中来诠释的。在第四回开篇,作者先为李纨的出身做了一个介绍,这样集中的介绍一个人,曹雪芹采用如是方法针对三个人:李纨、秦可卿和晴雯,有人称之为打补丁式的。
从李纨的这段出身不难看出,她出身名门,父亲是国子监祭酒的李守中,为金陵名宦之女。祭酒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担任的,非学富五车之人不可胜任,李守中一定是文华满腹的一个人物。这样一个诗书传家之族,“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可以想见李纨出生之时的这个大的环境是什么样子。虽然父亲李守中掌家之后,由于他“以理自守”,崇奉程朱理学,信奉“女子无才便有德”,因此在教育女儿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可见在李纨的教育中妇德是第一位的,今天的我们多半都是反对传统的妇德的,但在《红楼梦》的世界里,一个没有妇德的女人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林黛玉那么喜欢贾宝玉,可她为什么贾宝玉一一挑逗她就生气,为什么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妄想贾母为她做主呢?这就是妇德的问题。还有那个尤二姐、尤三姐,因为生前淫奔,跟东府父子不干不净,即便是改邪归正了,依然受尽了世人谩骂和诋毁。我们喜欢说礼教吃人,可是在当时,无礼才会吃人。李守中将女儿打造成一个妇德的完美传承人。优越的家庭出身,父亲的教导理念,这构成了李纨后天性格的重要质素,使她有了一种恬淡而超越的心胸和视野,以礼守身,而不耽溺于情欲。
嫁入贾府,则是李纨后天性格形成的又一成因。她成为西府大少奶奶,要知道这可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文华富贵之乡,钟鸣鼎食之族,而她又有大少奶奶之尊,自然养尊处优是无可挑剔的。但好景不长,丈夫贾珠亡故,独撇下一子贾兰。约不到二十便守寡了,对于其他人一定是肝肠寸断,万念俱灰的。而且在康雍之时,妇女在丈夫死后自裁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她们无法面对以后的生活,或者出于某种歪斜的伦理道德和族内其他势力的排挤。但李纨没有走上这条路,这完全得益于其父对她的教育,她是看着先朝贤媛列女的事迹长大的,耳濡目染也就信奉了这一套理论。贤媛们不会无故去殉夫的,都有很强大的妇德在其内心支撑着她们,实现其人生的价值。李纨在清寡的日子中找到了她的慰藉——儿子贾兰和与众姐妹的识字针织,这是她日常生活的两项重头戏,当然还有承欢公婆。
对于这样一个儿媳妇,贾府也没有亏待她,给她开出了“老封君”一般的优厚待遇,是当家人凤姐的几十倍收入。她当然又有了优养的资本。看书、插花、东道诗社,无处不彰显着她的人生品味与通达。这当然对于她性格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任何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她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等都受到先天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我们无可例外的生活在传统里,谁也摆脱不了,又无可例外地生活在光怪陆离的现实,受着现实生活的种种诱惑和制约。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先天与后天要相得益彰才能够养成,李纨的金陵名宦诗书之家的出生门第就是她的先天赋予,而她的教育和贾府之遇则是她的后天。在红楼梦中也有先天和后天不相得益彰的人,甄英莲便是这样一例。她的出身也极好,可是后天跟不上,所以在她入住大观园学诗之前,贾宝玉一直认为她是个大俗人,与薛蟠是相当的。后天不给你继续的机会,再好的出身都是无用的。而香菱可贵的是她能够在后天的遭际中找到其中的平和而守住天生的那种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