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稻香村那几百株杏花意味着什么?(下)

(2018-11-21 08:49:21)
标签:

李纨

杏花

稻香村

广舆记

贾宝玉

分类: 【侃红记】
稻香村那几百株杏花意味着什么?(下)

杏花对于李纨的第二层意涵是,稻香村日常生活是冷清的,它的一切色调也都是田园的,而与之形成强烈对照的则是那几百株的杏花。那不是一株两株,而是几百株,蔚然成林,郁郁苍苍,那是何等的壮观。如此之多的杏花,身置其中,恐怕我们都要被杏花勾魂摄魄了去,而忘掉了所谓的黄泥墙茅草房了吧。如站立青山远望,“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更是叹为观止。杏花才是李纨的精神主体,而绝非表面上所谓的槁木死灰,一概无见无闻。杏花是李纨无比丰富的内心,当然绝不是欧丽娟所说的贪嗔痴那些负面的东西,而是光明的璀璨的。

李纨是在传统妇德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识文断字,吟诗作对,这都是那个年代贵族阶层小姐们的基本素养。尽管李纨的才情并不高明,在大观园成立诗社之时,她就有这个自知之明。但不高并不是不能,你看她在元妃省亲时也写诗,也能从四书五经中编制灯谜,更重要的是她能够对众姊妹的诗文一一作出公正的品评,而且人人口服心服。所以,宝玉称她是最公、善评。而且细读文本,会发现原来大观园里最先有起诗社想法的人居然是李纨。“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做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当探春发帖要起诗社的时候,李纨也是以激情满满地姿态参与其中的,“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而且提议大家都先起一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并先给自己取了“稻香老农”。之后又自封社长,又体察迎春、惜春难处,负责组织诗社运作,定规矩立罚约,并且称“诗人竟不厌俗客,我作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为了保障诗社的顺畅运作,还请来了王熙凤这个铁腕。足见,李纨在无见无闻的表面下,那颗怦然欲动的文华之心。虽然自己不善,但并忌恨别人有,而且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成全,使众姊妹的诗情画意得以尽情展现。这便是李纨的清雅。

李纨的雅还不止主持诗社运作,借他山之玉。还在于她处罚也清雅新奇。还记得芦雪庵联句吧,宝玉照旧落了第,李纨就罚他去摘栊翠庵的梅花,大家都说这“罚的又雅又有趣”。这不也是李纨心性雅致的一面吗?她并没有因为是寡妇而降低了自己的生活的水准,也并不是一汪死水波澜不惊,相反她有她的品味,有她的追求。你看她罚宝玉去摘栊翠庵的梅花,不单单是为了罚,还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要折一枝来插瓶。”贾府中的主子大约都是有用花来插瓶的讲究的,在行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宝钗和探春房中都插着菊花,这是她们精神品质的一种写照。而李纨也是有追求的,她不是灰色的,也不用菊花这种清寒之花来标榜自己的高洁,相反她插瓶用的是栊翠庵那“如胭脂一般”的红梅。梅花固然也有清寒高洁之意,但胭脂般的红色则代表着内心的一种炽烈,那是一种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这在一寡妇的生活里是难以想象的,尽管她早已把那些妇德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日常,但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贾府这种是非场呢,李纨的把持也就更难上加难了。但李纨不仅做到了,而且从贾母往下到众姐妹基本都是认可她的,甚少有是非口舌。这还不够,她还有品诗、读书、插花等生活的追求,这是李纨精神不灭的象征。她有她自己的把持,而那几百株的杏花之所以喷火蒸霞,不就是李纨精神不灭的一种征兆吗?

虽然她将自己包裹在传统妇德之下,不肯越雷池半步,但她并不保守,也不胶柱鼓瑟,对具体问题还是有具体而微的解决之道。你看在薛宝琴写了十首怀古绝句时,宝钗提到了后两首蒲东寺、梅花观“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就提出了胶柱鼓瑟,矫揉造作。接下来李纨就说话了,按照我们习惯思维,她应该和宝钗差不多,不赞成这两首才对,可是她不。她说:“况且她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批注,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这才作罢。李纨有理有据,不拘泥于有史无史。其实宝钗顾忌是男女之防,是所谓的“邪书”。《西厢》、《牡丹》都是淫秽的邪书,贵族小姐是不能看的。李纨当然知道,但却给了这两首诗合理存在另一种事实。可见李纨胸中的经纬,对任何事的判断都绝非是一条,而是由多种的选择。李纨对目标把持很准,但对途径的选择权却是包容多样的,这是非常难得的。

那几百株喷火蒸霞的杏花,身置其中,只见杏花不见人。它们是李纨精神不灭的象征。李纨并没有因为是寡妇,而真正槁木死灰的惨淡生活一辈子,相反她在合情合法的范围内,让自己的生活多样化,多彩化。那是一份难得诗意,透着李纨的艰辛与隐忍,但毕竟她还是无法掩盖,真像香菱的那句诗——“精华欲掩料应难”,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