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稻香村那几百株杏花意味着什么?(上)

(2018-11-13 09:09:31)
标签:

李纨

稻香村

杏花

元春

贾宝玉

分类: 【侃红记】
稻香村那几百株杏花意味着什么?(上)

在稻香村一派黄泥茅草之间,那几百株“如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极其抢眼,它们越墙而出,洋溢着无限的春色。生活在一汪死水之中的寡妇李纨却也有这如同桃源一般诗情画意的一方田园,在那一个个夜雨敲窗、无比孤凄的时候抚慰着一颗柔弱的心灵。

杏花,因为那灼灼的姿势,那无与伦比的闪耀,吸引了贾政、贾宝玉以及众清客的目光,成为他们品评和命名依据的重点。与大观园里其他处所中布置一样,往往都是借物比人的,通过一连串的景物展现出屋主的精神品格。潇湘馆里的千百竿翠竹,蘅芜院中的遍地奇花异草,怡红院里的红香绿玉,秋爽斋里的蕉叶梧桐,哪一个不是屋主精神人格的写照呢?那么,稻香村里的杏花又彰显着李纨怎样的精神人格呢?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杏花同样引起了元妃的注意,只是她刻意将杏花从显性变为了隐性,赐名“浣葛山庄”,强调的是妇德,一来从浣葛渊源地历史长河来看,这出自《诗经》的比兴传统,浣葛便是比拟后妃之德的。贾宝玉的所题的对联也是基于这一点。后妃是天下妇人之表率,后妃之德便是天下妇人应该标榜的德行。元妃注意到了杏花招摇的一面,那无与伦比的光辉是与妇德相背驰的,故而值得欣赏,但不值得推崇。故而元妃将其赐名为“浣葛山庄”,后又因林黛玉一句“十里稻花香”,点出了“盛世无饥馁”的天下大观的广布皇恩的思想,正中帝妃心怀,故又更赐“稻香村”。贾宝玉曾指出“稻香村”的出处是“柴门临水稻花香”,这是一幅农家田园的景象,需要特别有兴致的人,尤其是城里的人,脱离了农田劳作的人才会有的一种欣赏,那些每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不会欣赏稻花香的。因此,稻香也是无处不在,但却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与喷火蒸霞那般招摇的杏花是完全不同的审美情趣。但是,元妃并没有否掉杏花的存在价值,只是不明面上提而已。她最终让贾政将弟弟宝玉所题的匾额联对跟自己御笔亲题的诗句一同悬挂在大观园里,当然包括了稻香村的“杏帘在望”、“好云香护”。

既然杏花的存在是必要的,那么杏花对于屋主李纨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台湾的欧丽娟认为杏花意味着李纨在槁木死灰表面之下还保有一个正常人的贪嗔痴,并以此来解释李纨与凤姐、与妙玉之间的妒,对金钱的贪等现象。但我个人并不认同,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如果是作为人欲中的贪嗔痴这些负面欲望而存在的话,那么很难解释为什么被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元妃、贾政及众清客们为何对它如此深爱有加?显然它们不是为了彰显李纨心灵中的那些阴暗面,而是另有意涵。

个人觉得杏花对于李纨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涵。第一个层面,“好云香护采芹人”,这是宝玉所题联对的下联。对中的“好云”便是那喷火的杏花,花香四溢,蔚然成云,而杏花之下是怎样的人呢?——“采芹人”。与上联的“浣葛”一样,“采芹”也同样出自《诗经》,《鲁颂·泮水》中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便是泮宫之水,以前每一座城都会有一座文庙或学宫,进门的第一个固定建筑便是泮池。池上一拱石桥,桥下碧波荡漾。当然这样一个所在不是田野农夫所能来的地方,那都是地方乡绅有了功名的才可来的。因此,古人常称考中秀才的生员为“采芹”,故而采芹人也就是熟读经史的读书人。通常这联都会被解释为元妃如同祥云一般护卫着诗书簪缨的贾府。但是对于实际的屋主李纨而言,不论是杏花还是采芹,都意味着独子贾兰的一世功名利禄。这个独子对于贾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李纨之所以坚持以一个年轻寡妇存在于贾府纸迷金醉的生活中的唯一的愿景所在。

杏花从孔子来时便与功名结下了姻亲,当年他“休坐乎杏坛之上”,而使得杏坛成为孔庙中的讲学场所,而当儒家与政治联姻之后,儒学也成为攫取功名的叩门砖,甚至在西汉后期就已经形成了“遗子黄金满赢,不如遗子一经”的社会现象。通过儒学,天下精英皆都入统治者毂中矣。《红楼梦》在宝玉生辰诸钗抽花签时,探春抽到了一支“必得贵婿”的花签,诗文是“日边红杏依云载”。如果翻读这首高蟾的诗,就会知道这里的红杏与上文的碧桃所指的同样是功名利禄。在传统妇德思想浸润下长大的李纨在丈夫贾珠死后,独子贾兰便成为她生命中最至关重要的依靠。没有这个儿子,她将无法面对那一个个孤凄的长夜。而同时,因为有了这个儿子,她有了凤姐所说的像个老封君似的各种优待。但李纨绝不是个平庸的人,对于贾府这个末世冰山消融在即的现状恐怕他的感触更为敏锐一些。虽然她槁木死灰,对身外事一概无见无闻,但是对儿子的将来她却从未曾放松过。

杏花在唐代有及第花之称,《唐摭言》有载,唐进士杏花园初会,被称之为探花宴。因杏花在礼部张榜时节开放,故而名曰及第花。因此杏花就与仕宦扯上了紧密的关联。“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刘沧《及第后宴曲江》)、“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郑谷《曲江红杏》)、“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春日东归寄先及第苗绅先辈》)……杏花成为一个人仕宦得意与失意的象征。而这不正是李纨对儿子贾兰的期许吗?

 李纨教子是李纨生活中的常态,不仅仅是儒家经典的学习,在贾宝玉只知道吟风对月,花前月下的时候,比他小的多的贾兰则开始对窗夜读,将儒家经典熟烂于心了。还不仅仅是这些,还包括骑马射箭,还记得贾兰射鹿那场戏吧,脂砚斋便直指作者心思:为玉兄之毫无一正事,只知安富尊荣而写。原来贾兰的读书骑射为的正是对照贾宝玉这个被宁荣二公视为合法继承人的不读书和“毫无一正事”。李纨让贾兰把心思都花在正事上,平日里的家常宴会我们是很少能看到贾兰露面的,还记得那年的元宵节吧,还是贾政特意叫了才来的。书中未曾正面描写过贾兰的衣食起居,把笔墨都花在了宝玉这一个纨绔不肖子弟身上。但从结果来看,“到头谁似一盆兰”,贾兰成为末世贾府唯一的头戴簪缨,爵禄高登的人,他是贾府最后一抹回光返照。从这一点来看,李纨的那片杏花林是如愿绽放了,儿子的成功自然换来了李纨晚年的“不受老来贫”。杏花是李纨心中对儿子功名无限的渴望,而且在末世萧条之中,的确如愿花开无限。但是,贾兰只是一种返照,其兴也勃,其亡也速,以一种惨烈的结局让李纨最终看到了花开花落无非梦境。

                                                           ——2018.10.31  逗云轩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