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纨与贾兰谁先死?

(2018-10-16 08:48:34)
标签:

李纨

王熙凤

脂砚斋

功名利禄

晚韶华

分类: 【侃红记】
李纨与贾兰谁先死?

贾兰最终在人生最得意之时来了个急刹车,“昏惨惨黄泉路近”,那爵禄高登的功名利禄也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只是,我们要静下来想一想,贾兰之早夭与李纨的“也抵不了无偿性命”哪个来的更迅速,更撞击人们的心田?

人都是逃不过最终那一个土馒头的,那是每个人的归宿。但死亡对于李纨来说,显得却格外的残酷。她的丈夫,也是贾政夫妇的爱子贾珠“去之何迅”,没等的李纨享受夫妻恩爱,便一命呜呼撒手而去,在这个世界上独撇下她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寡妇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真可谓是“镜里恩情”。有人说,贾府对李纨是很优待的,老太太看她寡妇失业的份上,各方面都很照顾,王熙凤还给她算过一次账。但钱真的能够解决一个寡妇所有的问题吗?如果贾珠在,恐怕李纨不会爱惜那笔钱。而她之所以要守着那笔钱,也只是为了将来儿子出人头地的衣食所需。一切的生活安顿都是需要钱的,在明眼人眼里,贾府的败亡是迟早的事,李纨身在其中不会不知道,她必须对儿子和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而她已经没有可依靠的男人了。

贾兰是她唯一的念想。她日夜相伴,令他习文练武,不可荒废半日。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脂砚斋在评“晚韶华”起头时,说“起的好”。为什么?“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这是李纨一辈子的两件大事,两大牵挂,两个让她依靠、牵挂的男人——她的丈夫和儿子。但一个是“镜里”,一个是“梦里”,全部都是虚化的,她一辈子的隐忍到头来不过是为别人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如果说贾珠与李纨的爱情是“镜里”的,那是因为它太短暂,也太久远了。而“到头谁似一盆兰”的现实却是在眼前明摆着,你看看贾兰“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再看看儿子贾兰为自己挣来的珠冠凤袄,这一切不都是真实的吗?为何又成了“梦里”虚情了呢?

原因是贾兰有着其父亲一样短命宿命,他的极盛也只是“黄泉路近”的前兆,来不及品尝胜利的果实,禁不起时间的回味,他便如同其父那样昙花般去世了。喧闹的世界再次戛然冰冻了。而李纨也在这个时候,哀痛欲绝的白发人送了黑发人,而且断了尘世进取的念想,消消沉沉,死亡临近了。因此,在“晚韶华”那支曲里,说李纨是“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有人说这句话说的是李纨在贾府败亡之际未能出手援助落难的巧姐,故而伤了阴鸷。但从行文中却找不到这方面的一星半点的线索,李纨对王熙凤谈不上深仇大恨,对巧姐更没有什么过节。在那场飞鸟乱投林,树倒猢狲散的大乱面前,谁不是为了自己而落荒保命呢?再者,李纨原本就是个“一概无见无闻”的,行文中处处显现出她的菩萨心肠,何至于对一个巧姐那样冷漠呢?这显然与小说里的李纨是完全不同的。李纨的这两句判词,更多地是在说她虽然有了一个稳定的晚年,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儿子,但毕竟儿子的福寿太短了,后面那一句“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昏惨惨”就是对上一句极好的解释。儿子没了,李纨的老来富贵也成了笑话,现实再次冰凌的扑来。而这次因为没有了念想,她再也振作不起来,最终撒手而去,空留下一个“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