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郑崇为何必死无疑?

标签:
汉哀帝董贤男宠傅太后高密 |
分类: 【西汉风流】 |
让帝王记得,是朝臣们朝思暮想的事情。能在帝王心头留下一席之地,自然属于自己的功名就不远了。当然千万别是让帝王恨上心头。有多少小丑想尽了千般算计,才得以承欢驾前。但郑崇似乎来得简单些,他是因为自己的走路时发出的声响。郑崇的鞋底是生皮做成的,比较硬,走起路来当当当的,大老远便能听到,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因此一听到回廊里掷地有声的走路声,哀帝便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郑尚书来了。
郑崇字子游,本身高密大族。后其祖父迁居平陵,其父曾为御史,与贡禹同事。其弟郑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艺,而且关系甚好。傅喜是哀帝朝的新贵,官至大司马,便顺带举荐了郑崇,拜尚书仆射。因此,按严格意义上讲,郑崇也是外戚傅氏一党引进的人才。但有时候,引进人才不能为我所用,的确也是件挠头皮的事情。郑崇就是这么一位。
哀帝是一个穷折腾的皇帝,一上位就是大动作,好多忠心为汉的朝臣们都瞪大眼睛充满了期待,但很快偃旗息鼓,所有新贵像小丑一样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而朝政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哀帝本人也没有初掌权的豪情,萎靡起来,歌舞淫乐,成了一个十足的昏君。哀帝是有其祖母傅太后一手抚养大的,因此对傅氏他多亲近,傅家已经有了两个侯,但哀帝还觉得不够,便要封侯傅商,傅太后的从弟。当然这也一定是傅太后的意思,为自己娘家人讨要好处,自然自己也长脸不是?不料,郑崇就盯上了这件事,与哀帝就此事谈论很僵,“因持诏书案起”。傅太后大怒,怎么如此无礼,难道堂堂一朝天子还要受牵制于一个朝臣吗?傅太后一将军,哀帝腰板儿就挺起来了,当然郑崇的好日子就没有了。
傅商堂而皇之的成了汝昌侯,而忠直的郑崇却并没有因这次不得手而有所顾虑,反而是将自己的弹劾锁定在另一位哀帝的宠臣身上——董贤。这位鼎鼎有名的哀帝的蓝颜知己,同卧龙床,哀帝割袍断袖都不忍惊醒,可见董贤在哀帝心中之重。但董贤本是个小人,以色貌博得欢心,因此谄媚固充这是特有的伎俩。郑崇一次再一次的弹劾董贤承宠过度,每一次石落大海,其实都是在激怒哀帝,“由是重得罪”。哀帝频频发难,挑刺儿让郑崇已无法工作,乞骸骨告归也不得。而此时,落井下石的人来了,尚书令赵昌,此人为人奸邪,与郑崇原本不和。见哀帝对郑崇已无爱戴之心,便告发其与刘氏宗族勾通,密谋有奸情。在汉代汉皇室宗族使不得与大臣私下交往的,若交往便是大逆不道之罪。哀帝当然也忌讳这个,更何况虽然他不理朝政,但也深知江山不稳,自己不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罢了。马上责问郑崇,你家府门如菜市场似的,难道要谋乱害主吗?郑崇也正色而答: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可是,哀帝哪有心思去详加调查,再想想郑崇所得罪的都是在哀帝耳边、枕边说得上话的人,有这绝好机会,哪里还会给郑崇翻身机会。于是,众小丑撩拨的哀帝勃然大怒,死到临头还如此嘴硬,下狱,哪怕是莫须有就要治你罪,这就是典型的阎王叫你三更死,哪个敢留到五更啊。就这样,郑崇死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