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剧名家张宝英与弟子刘爱英合作的《桃花庵》欣赏

(2018-03-08 09:00:53)
标签:

桃花庵

张宝英

秦雪梅

崔派

盘姑

分类: 【戏韵春秋】
豫剧名家张宝英与弟子刘爱英合作的《桃花庵》欣赏
      春节期间,大鼎豫剧公众号推出了一个大戏,是豫剧名家张宝英老师74岁时携爱徒刘爱英及徒孙范胜男合演的《桃花庵》。这显然是一个传帮带的大戏,而且这几年张老师四处奔波传艺,通过各种渠道,推出了她的几个比较优秀的弟子,如淇河豫剧院的胡恩峰、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李庆杰以及安阳市青年豫剧团的范胜男(徒孙,刘爱英的弟子)。而且其自己也跟随淇河豫剧院、安阳市青年豫剧团等四处演出,随团传艺。尤其是范胜男的这个安阳市青年豫剧团,除了这出《桃花庵》外,还看过该团的《秦香莲后传》、《三哭殿》都属于传帮带性质的演出,尤其是《三哭殿》张宝英老师携自己的两位爱徒刘爱英和陈秀兰倾情演出,着实令人感动。
      《桃花庵》是崔派四大悲剧的代表性剧目,看家剧目。当年崔大师流派汇演的时候,演出的便是此剧。足见此剧在崔派艺术中的分量。崔派的唱腔艺术,它的寒韵、滚白、喷口在这出戏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场的“九尽春回杏花开”是崔派代表性唱段。其中的“搜庵”、“盘姑”两折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张宝英老师也颇爱此剧目,是其常演剧目,在其亦是由崔老传绑带,后来张宝英老师与师妹郭惠兰、张晓霞、崔小田等合作演出此剧,与安阳团及其他团的青年演出合作演出“搜庵”、“盘姑”等折子戏。
       张宝英老师今年应该78岁高龄了吧,这个视频是在2014年左右录制的。刘爱英是安阳团的主演,现已退休,也是张老师众弟子中随师学艺最长的一个弟子。范胜男能拜在刘爱英门下,也得张宝英老师推荐。当时拜师时,张宝英老师说,我年纪大了,你收了她吧。咱俩带,我也教她。刘爱英夫妇退休后,基本是长期随安阳市青年豫剧团四处演出,指导传艺,对范胜男的艺术成长是极为有力的。而且张宝英老师及其其他弟子也常到团演出传艺,这就极大提高了该团的演出水准。
      在该剧中,窦氏由张宝英和刘爱英师徒俩分别饰演,刘爱英饰演“收子”、“卖衣”、“搜庵”三场中的窦氏,张宝英饰演“盘姑”和“明伦堂”两场的窦氏,因为视频缺少“明伦堂”一折,颇为遗憾,没能欣赏到。
豫剧名家张宝英与弟子刘爱英合作的《桃花庵》欣赏
张老师为刘爱英说戏
      刘爱英的崔派韵味还是很不错的,但因为这也是她晚年的作品了。当其盛年时,阎立品大师都很欣赏,因身体不便,令爱徒张梅贞传艺《秦雪梅》,刘爱英的闺门旦是非常规范漂亮的,她演出桃花庵也是从演陈妙善开始的,与乃师张宝英、郭惠兰、张晓霞、崔小田多有合作。就这个演出而言,刘爱英第一场戏表现的比较平平,嗓音条件不佳。但越往后越进状态,尤其是其念白,真的韵味十足,非常见功力,这在“搜庵”中雨陈妙善的“斗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刘身上的青衣味道不是很足,感觉不是很稳。但其崔派的归韵还是处理得不错的。但有一点也需要商榷,就是在“收子”一折戏中,苏宝玉是因为小丫鬟急中生智哄他说家有小花猫才进的张府,张宝英老师演出时,是有苏宝玉当面要小花猫的设计的,因为小丫鬟是临时编的,所以窦氏根本不知情,当苏宝玉问的时候,不免有些诧异,继而小丫鬟赶忙递眼色,窦氏马上明白了,回应苏宝玉。这一连串的眼神、表情,虽不显山不显水,但是却最见演员功力的。刘爱英在演出时,这一处被拿掉了。但苏宝玉走时仍同小丫鬟要猫,其实这就不太好。小花猫是个道具,勾引起了苏宝玉的好奇心,但如果这个道具没有被用好,那不如就直接把它全部拿掉,故事里不再出现猫。
      张宝英老师的“盘姑”真的是宝刀不老,虽然已是74岁高龄了,但无论唱腔还是做派都不减当年,远在刘爱英之上。她的咬字稳准狠,这真是老艺人的功夫。现在很多青年演员脸蛋很好,但唱了半天就是听不明白,字吐不出来。现在崔派传承上后继乏力,其实所有流派都这样,不是崔派一家。一些人甚至出来开始贬低张宝英老师,说其是假崔派。郭惠兰的才是真崔派,还为她运作成功获得枫叶奖。可结果怎么样,郭的弟子何在,现场演出的是她自己的女儿,之后收谁为徒了都不得而知,至今也没见拿出个像样的弟子来。一个流派要传承,就不能固守陈规。要守着流派的核儿,这个是不能变的,它是一个流派的魂,但其他东西都可以随时代而发生变化的。而且张宝英一步步走到今天也都是在崔兰田大师的提携引导之下,在观众的认可之中的,直到今天,张宝英老师依然是崔派的一面大旗。
      “盘姑”是特别见功力的一场戏,也是人物内心活动特别多的一出戏。其中的“哭夫”、“十六年”依然让我辛酸,窦氏的那种十二年盼夫思夫之情随之尼姑一句张才暴毙而戛然而止的痛断肝肠,寂静的舞台是女主人欲将窒息的心灵,崔派特有的大滚白将窦氏的满胸压抑之情道尽了,也让我们为之感伤。这折戏不好唱,是因为内心活动多,窦氏与陈妙善两个人,从最初的猜忌,甚至窦氏及其丫鬟对陈都是一种敌对状态,到要拉着她去告官、去大街论理,再到二人关系缓和相依为命,最后是苏宝玉中状元消息传来,窦氏女骑马扬鞭去十里长亭接看儿子,陈妙善也在家中美滋滋做起了“太老夫人”。这很多的内心戏是特别要功力的。张老师的眼神特别给力到位,还有她的身上,每一个节点都交代的清晰准确,浑身带戏。
       在此不得不提戏中陈妙善的扮演者邱文丽,崔派味道浓郁,嗓音流畅,而且扮相漂亮,中规中矩。特别会唱,知道如何以情带声,以情造势,从而达到情感共鸣。她应该是青年豫剧团的青年演员。其出场的“念真经拜佛祖一日三遍”都是很出彩,其与刘爱英合作的“盘姑”,将她对儿子的思念和满腹幽怨、闻听窦氏降香的满心狐疑和故作镇定、看到窦氏的忐忑和慌乱都拿捏得很到位。而且更重要的是她把握了陈妙善这个人物。你看她同着窦氏去大佛殿降香回来时是落泪的,为什么落泪?这场戏不能简单处理成她见到窦氏的慌乱,也要交代清楚她与张才的一见钟情是真情,而非水性。大佛殿是埋张才尸首的地方,可以想见这十二年来每一日大佛殿烧香祈福她都是何等的艰难隐忍,十二年她同样饱受着思念之苦,那露水般的恩情打开了她人生的一扇门,却即刻又关上了门,再也没有开开过,那是何等的辛酸。现在张才之妻窦氏来降香了,又在大佛殿,又是张才之妻,睹物思人,她怎能不悲伤呢。但她的悲伤是不能说出来的,更不能让窦氏看出来,所以她的泪是暗暗落下来,看到窦氏时她要赶紧擦掉,故作欢笑,逢迎窦氏。邱文丽的演绎特别出彩,应该为这位年轻演员点赞。与张宝英老师合作的“盘姑”可谓是相得益彰,张宝英老师因为年纪大了,在这折后面与王桑氏谈话时出了小差子,邱文丽很聪明地将那里补救了过去,可见她的舞台经验是很丰富的。相对于窦氏,陈妙善在“盘姑”中的心理活动变化不大,但是很细腻。她知道这是张才的家,眼前人是张才之妻窦氏,酒宴上的左盘右问充分表明了这是一场鸿门宴,陈妙善要设防,尽量滴水不漏。这很难,因为出家人也非草木,更因为窦氏没那么简单。最后在蓝衫面前一切真相大白,陈妙善跪客厅那一段唱得也是满腹委屈,青春错许人的辛酸和出家人身份的尴尬在她一人身上表现了出来。可以想见,这么多年,白日里面对香客她要装出何等的淡泊跳出三界外,但黑夜里却无一日不泪湿枕袖,有屈无处诉的苦楚比窦氏又何曾少了一点呢。这也是后来二人能够和好相依的原因,他们都是“妇道人受欺被蒙”。窦氏的大量打开了陈妙善的心结,才会有陈闻听儿子中状元的那一个轻盈地差点闪了腰的水袖舞步。邱文丽能在两代陈妙善扮演者面前将陈妙善的内心勾画的堪称完美,可见这也是个相当优秀的青年演员。另外王桑氏的扮演者也很干净大方,是个不错的老旦演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