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昭帝时期灵异事件的背后玄机

(2017-12-25 08:54:40)
标签:

汉宣帝

泰山

霍光

大将军

刘贺

分类: 【汉史记】
小方读《汉书》之一六三
昭帝时期灵异事件的背后玄机

昭帝元凤三年的正月,昭帝也进入了执政的第十个年头,朝政由大将军霍光把持着,想必这小皇帝过得并不舒坦。而朝堂中关于霍氏专权的传言、奏章亦不在少数,帝相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隔阂,关系微妙。

而此时的山东泰山突然发生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奇事,当地老百姓都亲眼所见一块“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的大石头居然自己树立起来了,“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数千只白乌翔集于此。看着仿佛灵异的事件还不止这一件,昌邑的枯死的社木居然有复活了,而且上林苑里的大柳树都枯断多年了,居然也逢春了。更神奇的是柳树上的虫子啃食树叶,居然出现了“公孙病已立”的字样。这一切都太神奇了,当时的人无法解释,传言越传越神。而此时有一个不知死活的人站了出来揭秘。这个人就是眭弘,他是鲁国蕃人,精通春秋,当时是一位负责掌管皇帝印信、符节的官员。他说,种种现象显示大汉将会出现改朝换代了,一个从民间走出来的人要黄袍加身了,“有从匹夫为天子者”。汉帝应该广求贤人,“禅以帝位”,“以承顺天命”。并上书皇帝。大将军霍光一看就大怒,如此妖言惑众之人,随即下廷尉,诛杀之。

霍光怒是畏怕功高盖主的罪过,更不愿听闻各种改朝换代的版本,不管传言中的主角是谁,他都会予以压制。并且霍光并没有篡汉之心,只是专权太久,在朝野之中自然会形成一大帮官员投其门下的现象,高处不胜寒,相信不是霍光所能把控的,而所谓的霍氏一党也未必就是霍光的本意,更多应该是官员自己在霍光的羽下结党而已。但这足以挑战昭帝与大将军之间的恩怨情仇了,帝相矛盾成为朝野间的一件大事。眭弘被斩了,但五年后一个叫刘病已的人登上了皇位。冥冥之中的因缘际会,宣帝很感激这个为他讲话的人,特征眭弘之子为郎。

其实看看这三个传言,不正好是从昭帝到宣帝的朝政变幻吗?东岳泰山,由于历代帝王的封禅和祭祀已然成为帝家的象征。自立的大石头无疑是帝王之策一个强大的人物的硬性挺起,并且形成了一呼百应的局面,其风光程度俨然超越了泰山本身。此石非霍光还有谁当的起。紧接着昌邑的社木逢春了,不正是昭帝驾崩之后,昌邑王刘贺竟然被挑中成为皇帝的候选人,然而可惜刘贺不是惜花之人,二十七天便被迫离京了,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此时,光禄大夫丙吉向大将军推荐了一个帝位的最佳人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己。真是无巧不成书,刚巧印证了上林苑柳树虫咬树叶的文字。那时候的刘病已就是一个庶人,连掖庭令都嫌弃他太清苦而不愿嫁孙女给他,可见在当时众人眼中,这绝对是一个垃圾股,没人愿意正眼看他。但当丙吉提及这个最佳人选的时候,霍光的脑海中也一定会想到上林苑里的那棵枯木。历史的玄妙之处就在于难以捉摸,还是顺应自然吧,霍光立即拍板命丙吉和宗正刘德前去请刘病己即位。彼时的病已恐怕自己也想不到天大的馅饼也会掉到自己头上。

是谁如此具有远谋的制造了一连串的灵异事件,一连串点出了朝政上的几个关键人物?历史总是充满吊诡,这些事件与陈胜吴广起义的鱼书狐狸叫,刘邦起事的斩白蛇,都如出一辙,不过是给别人一个说头儿而已。这种人为制造的舆论被后世历朝历代广泛应用,而且每一次应用,都会给当政者造成不小的压力,有的人还趁机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改朝换代的契机。没有谁知道昭帝时的这一系列舆论出自谁人之手,仅有这么一位小小的符节令眭弘成为舆论的牺牲品,这应该也是代价最低的了。但也可以假想眭弘本身便是舆论制造者之一,背后应该还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的投石问路不过是为了利益的视死如归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眭弘死去多年后,宣帝居然还能想起这位小小的符节令,特特征召了他的儿子。没有人提醒,谁还会记得那么清?这三个奇异事件,对应着不同的利益集团,而集团之间的较量就明争暗斗交错无章,到底谁下的黑手,谁在蛊惑,只有历史自己知道,反正最后最大的受益者是从掖庭走出来的一代帝王汉宣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