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因何成为刘秀问鼎帝位的拦路虎?
标签:
刘秀王郎郭圣通浚县大伾山 |
分类: 【书蠹记】 |
汉末乱世,到处都是铁马硝烟,饿殍满野。而往往动乱对于野心家来说总是最好的施展才华的时候。而且在经过成哀平莽四朝的朝野更迭之后,留给民间的噱头太多了。
大乱之世,亦是大争之时。不论是最后成功翻身的刘秀,还是那些死在路上的刘伯升、刘玄、刘盆子之流,谁不是假托着帝王的身份,在那里故作姿态的耀武扬威。其实每一个夜里,谁不都是惶惶而睡,生怕脑袋不时搬了家。乱世,就是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在邯郸便有这么一个看相的也妄想着在这乱世里换来一身朱紫贵。
这个人便是王郎,亦称王昌。平日里为人看相,精通星历,清贫孤苦。但他通过自己的观察,认定了“河北有天子气”,真皇帝在这里,而不是那些在南都和西京蹦跶的更始之辈。再加上他一张好口,经常游走于宦门,自然对前朝内廷事多有了解。其中有一点他捕捉到了,王莽篡位后,长安百姓便开始传言成帝的遗腹子刘子舆遗落民间,不知所踪,而且王莽多次派人追杀。于是,王郎便假称自己是成帝遗落民间落难的刘子舆,并与赵缪王刘林谋划,如何上演一出争霸的好戏。王郎的假称当然是刘林精心设计的,更准确来说应该是刘林为了针对前来平定河北的更始大司马刘秀而作出的战略决策。而他自己的身份是既定的,便从“亲善”之中选定了落魄的王郎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王郎假托刘子舆之前,赤眉军气势汹汹,大有渡河北上之意。于是迁都洛阳的更始帝派遣大司马刘秀前往河北安抚民心。其实这也是更始不容刘秀的意思,给个高官去个烂地方。但不成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河北格局倒是成就了刘秀的一番帝业,河北真的出了一位天子。
刘秀到邯郸之后,赵缪王刘林便建议刘秀掘漳河淹死赤眉军,这一建议被刘秀否掉了。刘林更耿耿于怀。刘林当然知道刘秀是谁,可能此时在外界看来,刘秀是更始的大红人,当然刘林想巴结巴结,结果没想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刘秀与自己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这便意味着自己的未来不能与刘秀放在一起。既然这样,当然要另起炉灶了。刘林本来就有些江湖习气,结交各路豪侠。此处的豪侠不一定都是侠士,很可能是一些汪洋大盗、坐法犯科之徒。并排挤刘秀不得已北走真定。
刘秀前脚走,刘林后脚便抬出了成帝之子刘子舆上位。更始元年十二月,在赵王宫殿,王郎即皇帝位,另起炉灶,南面称帝。刘林为丞相,一个政权的主心骨。王郎政权也很有策略,不仅仅向世人宣扬自己是受成帝赵皇后(即赵飞燕)的迫害而不得已流落民间,又遭王莽追杀隐姓埋名到如今。现在连那些不入流的刘玄这样的刘氏都跳出来强皇帝位了,自己怎可以坐罢甘休呢。一方面又宣称当年反对王莽篡朝的翟义其实并没有死,而是一直在自己身边拥护着自己。血缘的正统性再加上忠臣的辅弼,王郎政权如一轮红日冲薄而出。“于是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王郎登基后,刘林便发出悬赏诏,凡是能够诛杀刘秀者,赏邑十万户。可见此时刘林已将刘秀视为仇敌,自己问鼎朝政的最大拦路虎。
假的永远都是假的,刘林的障眼法瞒不住真定王。只是真定王又没有实力与刘林作对,又陷于赤眉军的做大。于是真定王选择了与刘秀联姻,将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为妻。刘秀与真定王联姻实现了双赢。因此此时更始对刘秀的不满已经明面化,刘秀在更始朝已无立足之地。真定王投来的这枝桃无疑救了刘秀。而刘秀要问鼎中原,就必须首先面对紧邻的王郎政权。
第二年初,刘秀便率兵南袭。先攻柏人,再围巨鹿,继而千里奔袭直攻邯郸,王郎数战不利,于是请降。但此时仍不肯放下谎言,仍假称成帝遗子。刘秀哪里听他这一套胡话,而且对于一个心存帝位的刘秀而言,即便是真刘子舆在他面前,他也绝不手软。有一个刘子舆在,便少一分自己上台的可能。急攻二十余日,邯郸城终于被攻破。王郎趁夜逃走,但已无处可逃,终被人杀害。
之后的故事,作为浚县人都很清楚。刘秀一路南下,至今天黄河岸边的浚县大伾山下,与大伾山顶筑青坛祭天,并封此山为青檀山。至今仍称青坛紫府。而且作为扼守河北的军事重镇,黎阳在东汉一朝一直保持有强大的地方驻军,“世祖以幽、并州兵骑定天下,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兵骑千人,复除甚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