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大仙庙内的神像
企石江边之所以吸引我,还在于这里透着那么一股仙气,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神仙——黄大仙。当然,这位黄大仙与道教供奉的黄大仙不是同一人,他是土生土长的江边人。至今黄大仙已成为企石镇的一个标识,黄大仙公园每日游客不绝,香火不断。
黄大仙原名黄润福,清道光三年生人。他是黄宁宇的养子,家境贫寒,幼年放牧,成年后以佃耕为生。日子虽然辛劳,但黄润福却勤劳俭朴,乐善好施,经常拿自己微薄的收入周济有困难的乡民。他还通宵医理,江边周边山岭重叠,加上距离道家仙山罗浮不远,故而野生药草也比较多,他经常上山采药,免费为乡民医病。
黄润福的好名声是十里八乡传遍的,他还有一怪同样出名。那边是只吃素不吃荤,每遇杀生,必痛哭流涕。每逢七月七日乞巧之期,他都会到东江边祭奠,因而积有阴德。一晚,他梦见吕洞宾前来访他,并对他说,他平日里修心养性,乐善好施,有道骨仙风,定可修成正果。黄润福自此更加乐善好施了,而且经常往来于罗浮、西樵等道家仙境,参拜三清,醉心于道家。终于得到吕洞宾的指引,道行日深,在其五十岁之时,觉得功德圆满了,便告诉乡民自己要升仙了。于是沐浴更衣,并到万佛禅院清修了一阵子,然后于下午四时走出禅院,一直到金交椅岭下。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他驻足在岸边鸡心石上向岸边观望的人们回了回首,手中的拂尘也挥了几挥,然后径直跳了进去。不久便看到他的仙体从江水升了起来,沉浮三次。这一日为农历七月十五日。大家都盛传黄润福升仙了。于是,村民议论要建一座庙宇纪念他,这是金交椅岭崖面突然坍塌,腾出一个不大的平地,这样便在他升仙的地方建了一座黄大仙庙。人们世世代代在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盛大的“黄大仙诞”以纪念这位乐善好施的仙人老乡。
乐善好施是神仙们的一贯作风,也彰显着人们对这种良好风气的向往之情。无独有偶,东城鳌峙塘村有座许公岩,地图标记为许仙岩。这里也是一位许姓人坠崖升仙后在此除恶扬善而成为一方香火重地。当然,江边的仙缘还不止黄大仙这么一位大神仙,还有它精心设计的黄氏宗祠,刚好处于道家仙山罗浮山与靠山罗屋岭两山一线之上,风水极佳。这样的绝好位置让下凡游历的何仙姑很是留恋,心想这么美的地方怎么可以没有荷花呢?于是,趁着村民熟睡,小施魔法,一夜之间莲塘之内莲花满堂,荷叶田田,清香四溢,天池中的神莲便到了人间。若值夏日,塘前榕下小凳一坐,清风徐来,绿云自动,暗香袅袅,何等游哉悠哉!
每一个古村都有传奇,就像一位老人的阅历一样,坐在夕阳里唠着话常,那些儿时的过往,青年的放浪,中年的沉稳便一一道来了。时光如梭,远远望去如穿云雾,飘飘渺渺,空无之间,总留着大写意的神采,小写意的娟秀。又怎不是一个仙家的世界呢?不论你信与不信,神仙就住在每个人的心里——那是你心中念念不忘的过往。
古村全貌

冬日莲塘




注:未标明新浪小方的照片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