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方
小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130
  • 关注人气:1,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2016-08-23 08:42:21)
标签:

徐景唐

鳌峙塘

徐氏宗祠

莞香

民国风

分类: 【天涯行者】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东城是当下东莞四个主城区中发展最好的,房价也是最高的。当然车流喧哗之下,是人们对乡韵的久违思念。冰冷的钢筋水泥只是充当着暂时的藏身之所,而心中永存的则是宁静山田之间、大榕树之下的那一座座狭小但整齐的小院儿小村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东江大道经过,发现了大道边一座五开间的祠堂,祠堂边还有一株高大的木棉树,其壮观程度与樟村木棉有得一拼。于是,心中便暗暗记下这个叫做鳌峙塘的村子。随着在东莞待得时间越久,越发现这个村子和这一带在东莞传统社会的不容小觑。鳌峙塘与峡口隔寒溪河相对,而这条寒溪河则是传统时代东莞峡内地区的大动脉,大名鼎鼎的的莞香便是从这条河香飘世界的。而至今那些保存下来的五开间祠堂也主要集中在寒溪河流域。足见曾几何时,寒溪河是东莞的一条经济大动脉,它成就了东莞的过去时,塑造了一个因香而成名的城市的精神内核。
       鳌峙塘刚好处在寒溪河与东江的交汇处,可以说是天赋的地理条件。可以想象当年的鳌峙塘村应该有无数的商户,他们船出东江,追本逐利,成就一代名流。民国名将徐景唐的父亲便是这众多商户之一,在石龙等地贩米为生,积攒了不少财富。后资助儿子日本留学,成为民国早期重要将领(徐景唐成名之时,叶挺还没人知道呢)。站在徐景唐故居这栋相当精彩的民国风建筑面前,时代的风韵是任何人无法辞退的感伤,那其中总透着一种淡淡的哀伤。漂亮的雕花,精致的地板砖,高大的罗马柱,但掩饰不了其内部的虚弱。听说建国后这里曾做过村委会、医院等机构,但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心疼,均是疯狂改建使用之后剩下的烂摊子就由着它腐烂发臭。整座故居有三层楼高,中间是一个八边形天井,走进房子会被这里严重吸睛,透亮。天井内左右各一花坛,坛体已崩裂,其内的花木也变成了朽木倒在天井内,据说这株大树高出房顶,可惜被雷击中,后在网上搜到其未劈时的照片,发现那才是2012年不久的事情。两进房屋内均有木楼梯可通上层,但仅存外间尚可使用。二楼又于室外置楼梯通天棚。天棚最后面是第三层很中式的三间房舍。站在房顶上可以俯瞰整个村子,绿树环绕,虽然它就在大道边,但丝毫不觉得喧扰。在房顶也可看楼前立面上的雕花,由孔方兄做成的镂空窗,透着主人对金钱的渴望,当然也可能是饮水思源似的告诫后人,即便是再有钱,也不能忘记当年父辈当街贩米的艰辛。望柱上雕着寿桃、石榴,正中最高处则是一只和平鸽,也许这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心中最渴望的事情吧。
      沿着村中的麻石小巷,曾经的乡音乡情活灵活现地涌现眼前。巷口是一座旧时小卖铺,悬山前接卷棚,前坡短,后坡长,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商店。同行的本村人掩不住跟我们分享幼时在此购买各种零食的情形。红粉石是就地取材的,虽打磨的不是很精细,但量是蛮大的。大约旧时东江经常泛滥成灾,鳌峙塘濒临东江,自然要做好防御。红石做基也比别村高一些,青砖屋也多些(当然村民也比较殷实)。据称每当洪水时,街巷里便可以行舟,家家户户都备有小艇,想象那场景,似乎也蛮浪漫的哦。巷内一座民国风建筑便是徐景唐将军得的祖居,只是铁将军把门未得一进。这房子的门前的民国风应该是后加的,名曰“依云台”。从门洞可以看到扫到青砖拱券,村里人说旧时这个房子很大,一直延伸到塘边。哇塞,那徐大大当年真是财大气粗哦。不过无可奈何花落去,这里也是凋零一片。老乡用一口我听不懂的本地话热情地为我讲解着,我则瞪大了眼珠子望着同行者,“翻译”,那时候真的渴望有个同声翻译在身边多好。小巷中部有家庙、筱园及众多的民居,筱园也是铁将军把门,是徐景唐兄弟的房子,当年应该是翠竹莹莹的所在,现在也是荒草满园了。不少房顶的瓦笋(现在热卖的肉肉)们都开花了,粉粉的,倒是为灰色的屋顶增色不少。
      众多民居中当然最精美的莫过于那座被称之为地主房的民居了。沿街开两门,右边为中式,左边为西式。西式这侧窗棂、柱子、门上均做精美的灰塑,临街柱子上有对联一副,可惜年代久远,多已漫灭。我们是从中式大门进入的,精美的封檐板雕花,红粉石做成的大门框,正中上部是五福临门,异常精美,左右中部和下部又有雕花。连大门外的矮门的木插都精雕细琢,以至于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是用来装矮门的。当然大门口左侧内壁上精雕细琢了一座福德宫,连土地爷都美滋滋的端坐其中。进门天井不大,但很紧凑。传统的中式布局,与别处并无二样。房内有楼梯可通二楼,转过一道门进入一个房间,房内墙上挂着一幅大相。这座房间前可通阳台,称道的是房内另有一楼梯可通一楼,即西式的一侧。阳台西式这侧有顶,做雕木花罩,窗台和门口之上均做大型灰塑,其规模之大尚属我第一次见到。窗台上的灰塑是蝙蝠、鹿,均是些寓意吉祥长寿的瑞兽。造型逼真,灵动精致,尤其是眼睛用琉璃点睛,颇为有神。门上则用蝴蝶,飘飘起舞。中式一侧阳台则为露天,但二楼房檐门窗则雕刻精美,螭头处做西式处理。从西式二楼内楼梯可通楼下西式一侧,打开西式大门,发现这里也是一个客厅,正中设台几桌案,屏风之后有楼梯,两段设门,一曰“养性”,一曰“寄闲”。寄闲之后为一小室。养性后设楼梯。看着题字很像平日里这里是书楼的样子。不过走出来发突然意识到,这么好的一座房子居然都不是文保单位,惜惜啦。
       鳌峙塘古村保存下来的古民居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稍加维护,一些诸如徐景唐家族的几处大房都是很有价值的。民风也很淳朴,看到有人来,都都愿意热情接待,虽然我并听不懂,但能够感觉到她们言谈之中的那份自豪与骄傲。鳌峙塘虽临二江交汇口,却是因一口塘而得名的,大约在建村之时,寒溪河与东江交汇还没这么近吧。村后有一座山,名曰许仙岩,又称许公岩。初次在地图上看到这个名字,诧异了一下,难道这里也有青蛇白蛇闹许仙吗?后来才知道,这个许仙跟白娘子没毛线关系。它是因为一位姓许的人再次坠崖升仙而得名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许仙,还特建了庙宇,至今香火仍旺。
    从鳌峙塘出来,沿着许仙岩路折回余屋,与鳌峙塘相邻,隔寒溪河相望,这里与毗邻的周屋构成了东城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寻找乡音的好去处。下文继续行走脚步。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徐景唐故居——耕余书室,典型的西洋廊柱建筑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耕余书室门廊上的雕花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书室民国时期的地板砖,依然很鲜亮,靓瞎啦!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故居天井内的花盆,可惜那株老树不在了。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故居的山花:鸽子、仙桃、灯笼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古村局部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徐景唐先祖画像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村巷口的商铺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一条老街,但这颜色,就让人垂涎。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依云台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筱园,想必当年篁竹摇曳的紧。小院深锁,但情趣无限。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辉山公祠旁的街巷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地主房敞厅里的庞大灰塑组图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残缺的灰塑狮子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敞厅的顶棚吊顶及博古花罩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地主房门楣上的壁画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徐氏祠堂,五开间哦,很大规格的。虽祠堂是新的,但屋架上的那道正脊却是货真价实的。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祠堂前的古木棉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祠堂之寝堂
【莞邑风流】东城乡韵路线图(上)将军故里鳌峙塘
祠堂内牌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疗伤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