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方
小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130
  • 关注人气:1,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莞邑风流】被“阉割”的先贤和沙场征战的将军

(2016-02-01 09:04:37)
标签:

石排

王应华

王德榜

丹霞山

福隆堤

分类: 【天涯行者】
【莞邑风流】被“阉割”的先贤和沙场征战的将军
(中坑王氏大宗祠牌匾,张瑞图书)
    到了石排的古云岗乡,不论在燕窝,还是中坑,亦或是埔心,人们都会提起两个人物:王应华和王德榜。一个是明末清初官至东阁大学士,一个是清代“同治中兴”的名臣,都是当朝一品、二品大员。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人物的存在,中坑和埔心两村的王氏大宗祠都做到了高规格的五开间,而且祠堂内都建有气派的牌坊。
    云岗王氏的根都在中坑,所以先从中坑这座王氏大宗祠说起。这座建于明中后期的祠堂的匾额能够找到当时名噪一时的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写,也是王应华的功劳。张瑞图的书法在明代颇有声望,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有“南张北董”之说。王应华是崇祯元年的进士,两人同朝为官,于是王应华便请张瑞图为家乡祖祠题写匾额,据说这其中还有同乡袁崇焕的撮合之功。但据说当时张瑞图所提匾额中没有“大”字。这个“大”字是王应华自己加上去的。
    这是王应华留给我的第一件趣事。之后的行走中,各村都会多多少少提及他。王应华是埔心人,崇祯元年进士,官至浙江提督学政,史称“视学浙省,别厘弊陋,不事请托,论文务抒写性灵,空所依傍,一时名宿悉出其门”。足见其文笔极佳,颇有才望。但无奈彼时的大明朝如同危石累卵,岌岌可危。遍地而起的烽火已经让崇祯帝挠破了头,而吴三桂与清军的联合则最终逼死崇祯吊死煤山,临死之时崇祯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没有哪家官员为大明朝肝脑涂地的,王应华也不例外,闻听崇祯已死,便即可从福建按察使的位子上离开跑回了东莞老家躲了起来。而清军则势如破竹般一路烧杀攻打到了岭南。崇祯之后的大明朝又出现了五个南明小王朝,这几个谁也不服谁,而且也没有哪个有进取之心,都是一味的党同伐异,奢靡无度。王应华也一样,先在隆武朝谋得礼部侍郎一职,隆武失败后,又与同乡苏观生在广州建立了绍武政权。而这个政权从一开始便是因为苏观生不满意桂王在肇庆登基而建立的,也注定了它不会对大敌当前的清军如何,而是把重点放到了卧榻之侧的桂王。王应华的东阁大学士也是在绍武朝获得的,辅立有功嘛,但大权却是苏观生的,人家是首辅。绍武小朝廷没几天清军便血洗了广州城。小皇帝好不容易逃出皇宫,跳墙进入王应华府邸,结果王应华闭门不纳,继而降清,成为名副其实的与洪承畴一样的“贰臣”。在清朝王应华经历顺治、康熙两朝,最后几番朝野更迭,王应华也经不起折腾了,回乡静养起来,书画名气大望。但是有晚节不保之事在先,王应华名声一直不好,其次子羞耻其父降清便毅然在丹霞山出家当了和尚。而《东莞县志》为了保全王应华的好名声,也对其降清之事不记。可以说王应华晚年过得并不舒心,乡邻们对他始终是戴着有色眼镜的。王应华也知道,所以尽量多做好事,比如修福隆堤,上书禁采燕岭等。
    再说王德榜,他出生在湖南江华,祖籍埔心。其父在江华做生意。他正赶上大清朝动荡的太平天国时期,不过也是时势造英雄。这场起义成就了一大批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僚,改变了清朝建国以来满蒙清贵的局面。王德榜也是曾国藩招募的湘军将领,作战英勇,名列同治中兴名臣传。而王德榜另一桩大事便是与冯子材一同成就了镇南关大捷,这是清代后期历史上对外作战中不可多得的大胜仗,但结果却也最让人扼腕,打赢了也要像打败了一样赔钱割地。王德榜曾来东莞祭祖,并在此招募兵勇,建立云岗社学。现在中坑和埔心王氏大宗祠中均有王德榜的牌匾,“旨赏穿黄马褂”、“钦命头品顶戴”,可见王德榜当年也是有免死金牌在身的人物。云岗社学的位置便在今天的云冈古寺,不过现在古寺依旧还是古寺的模样,听说最近还来了和尚主持。古寺内神像重塑一新,五层香塔紫烟缭绕。已然找不到社学当年的遗迹。
    先贤是每一座古村所标榜的人物,但口耳相传中都会有顾忌先贤颜面的考虑,甚至是王应华这种大德有亏的人,也要“阉割”后侧重他的多才多艺聪明智慧来大肆宣传。毕竟是因为无数个一品高官才有了王氏两座赫赫的牌坊矗立在祠堂之内。
【莞邑风流】被“阉割”的先贤和沙场征战的将军
中坑王氏大宗祠享堂匾额
【莞邑风流】被“阉割”的先贤和沙场征战的将军
埔心村九王祠中的“钦命头品顶戴”匾
【莞邑风流】被“阉割”的先贤和沙场征战的将军
埔心村王氏大宗祠寝堂的“根源重地”匾
【莞邑风流】被“阉割”的先贤和沙场征战的将军
云岗社学旧址
【莞邑风流】被“阉割”的先贤和沙场征战的将军
云岗古寺内新塑的神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