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班固更名改姓的庄助何故惹怒汉武帝?

(2015-12-29 09:00:58)
标签:

汉武帝

张汤

淮南王

东方朔

林峰

分类: 【西汉风流】

小方读《汉书》之一〇八

被班固更名改姓的庄助何故惹怒汉武帝?
《卫子夫》中林峰饰演的汉武帝

严助其实姓庄,只是班固为了避讳汉明帝刘庄,而将其改姓为严助。想来这是多么没天理的事情,因为帝王的名号而天下人都不得再用,即便是姓氏也不得使用,都说“身之发肤,受之父母”,难道自己的姓氏就不是受之父母吗?足见避讳制度的荒唐和孝的狭隘性

严助与东方朔、枚皋、司马相如等都是武帝时期被征召的一批文臣,因文采而被任用。换句话说他们就是一批御用文人,皇家写手,“有奇异,辄使为文”。从他的履历中,似乎没记载他多有文采,倒是在他的传记里毫不吝惜地收录了一篇淮南王刘安的奏文,从中可见刘安这位王爷所追求的治国之道其实与武帝武功不太一致。而严助呢,似乎身为皇家写手出入禁中之人,更多的是深明君王意旨,而且在骨子里他可能还是有些英武的男儿气概。

       初登大宝的汉武帝在建元三年遇见一件事,闽越围攻东瓯。东瓯向朝廷求助,当时的太尉田蚡极力反对,而严助却力排众议,指出“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在严助的坚持下,武帝发兵东瓯。后闽越再攻南越,刘安主张“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对于南越这种不适合居住、管理的地方应该慎重发兵动武。严助作为此次发兵的主帅,未过五岭而全然而退南越之围。

这样,汉武帝很赏识淮南王的才学,命严助写文并前去淮南慰问。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有文学头脑的人坐在了一起,更仆难数,“助由是与淮南王相结而还”。但严助并没有意识到,一种潜在的危亡已经向他靠近了。

    虽然两次严助率军平定东南,但其实他都未走到战争的前线,甚至连火药味儿都没有闻到。但他在朝堂所表现出的那种气势,还是博得了武帝的赏识。因功受赏封为会稽太守,几年之后又留京成为侍中,出入禁内,承欢驾前。而此时淮南王刘安的小算盘开始动了起来,他知道武帝当时尚没有子嗣,而武帝对自己又格外赏识。刘安便觉得自己的春天到了,也许在不太遥远的将来,自己就会离开淮南封地,到京师当太子做皇帝。为了实现他这一宏伟目标,他将自己的女儿嫁到了京城,时刻为自己打探。同时对于当时武帝身边的人更是不遗余力地讨好送贿,而出入禁中甚至皇帝喜乐的严助就成了淮南王的上上人选。再加上他们原本就很聊得来,因此刘安与严助的私下活动不断。在这里很难讲严助不知晓刘安的动机,或者在严助的心里,刘安也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但不管怎样,在刘安谋反的这件事中,严助、田蚡等成了淮南王刘安交通内外,第一时间掌握武帝第一手资料的重要联络人物。最终事发,刘安自杀,而与此事牵连一大批朝臣受到了清洗。起初武帝还爱惜严助的文采,不忍诛杀,但在廷尉张汤的一再坚持下最终被弃市。在这件事上,武帝有点妇人之仁,而张汤所言才是正理。对于严助这种出入禁门的腹心之臣怎么能允许出现半点差池呢?严助被诛是咎由自取,不能因为与淮南王聊得来,而没有自己的底线。一个没有职业操守的近臣是相当危险的。在武帝的眼中,连太史令都犹如倡优一般,更何况这一批文字写手呢?而错以为帝王的宠爱,以至于私下交通诸侯王谋反,就显得太不自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