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2016-01-04 08:56:11)
标签:

霍光

武帝

海昏侯

刘贺

马蹄金

分类: 【西汉风流】
小方读《汉书》之一〇九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最近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工作令世人瞩目,那些琳琅满目的陪葬品,一个个精美的令人瞠目。多项证据揭示这座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其奶奶便是大名鼎鼎地李夫人。

我在《大墓揭开,海昏侯何许人也?》一文中介绍了海昏侯这个侯爵的家乘世袭情况,本文重点介绍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颇具戏剧性的一生。刘贺是刘的儿子,武帝晚期,因在舅舅李广利等人的鼓惑下谋利太子之位,而最终无缘嗣位。在武帝驾崩的同一年,也含冤西去了。他应该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还有机会在皇位上坐上一坐,圆一下自己的梦。

昭帝年少驾崩,膝下无嗣,在大将军霍光等朝臣的千挑万选下,昌邑王刘贺得以被征入朝。这在当时是很招人妒忌的事情。毕竟武帝儿子还在,孙子们中刘贺又不是嫡出,更不是最长。一切都不是那么顺理成章,但年轻的刘贺却觉得自己的皇位已经永固了,无需顾虑太多了。

从自己的封地到京师长安,昌邑王肆意掠夺着,财与色他无不笑纳,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刻他能如此的放任,也足见他的轻狂与不成熟。虽然有忠善之臣多多规谏,但忠臣无有好下场,这样刘贺身边多是一帮乌合之众阿谀奉承之臣。而一路上皇家国丧礼仪全然不顾,这一点也注定了他不会有太长的江山。入嗣昭帝,是让刘贺过继给昭帝,从而有一个继承皇位的合理名分,也就相当于京城里死去的不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是自己的父皇。父皇死了,他却如此潇洒淫乐,一点哀伤之意都不曾流露,并且动辄便斩杀忠臣,这自然会让很多大臣不满,也会让霍光等为大汉的将来担忧。

有史料称,仅在位二十七天的刘贺,却干了一千一百多件坏事,可谓连篇累牍罄竹难书了。当然政治上的罄竹难书未必可全信,但刘贺进京的一路表现,我觉得这些坏事也并不是凭空捏造。不管怎么说,刘贺飞扬跋扈的来,灰溜溜的回去,心情应该还是创伤不少的。

远在封地的刘贺似乎生活的很窘迫,但都是年少风流惹的祸。他有11位老婆,这11个老婆也很给力,为他生了二十二个子女。初登大宝的宣帝还有些放心不下这个曾经的皇帝,特特地派人来监视打探他的消息,对刘贺的衣食起居、交往爱好都进行严密的监控。但也许刘贺心里明白,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一只斗败的斗鸡只有血淋淋看别人骄傲的样子。他心里肯定埋怨过当初自己太轻易便交出了玉玺,那么轻易便离开了皇宫。时过境迁,自己已然身入牢笼不得自由了,再想跋扈已经不能了,索性装得落魄点还能换个长寿来。他的窘迫成全了他,宣帝没有对他有加害的举动。

第二年的春天,宣帝一时心动,又想起了刘贺。不过这次并不是加害,而是将他在封赏的名义下贬黜的更远,并且封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就这样,他来到了瘴气四溢的豫章。其实这远不是宣帝念及兄弟之情而发的恻隐之心,而是对这位废皇帝的实在不放心。虽不加害,但也不能让他太自在,发配的远一些荒凉一些,总是可以做到的。明封实贬的赏赐也许让刘贺放松了警惕,觉得天高皇帝远了,但间谍始终都没有离开他的王府。出土的文物再次证实了刘贺远在豫章的骄奢淫逸,他丝毫未意识到自己身份的危险性。甚至一度他还曾抱怨过,他与孙万世的一段对话传到了京城,宣帝一听甚为恼火。没想到刘贺居然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还不死心,依然还念念不忘皇位,这样一个危险分子怎能容忍呢?派官员调查此事,并将刘贺逮捕,削户三千,刘贺不久便抑郁而终。

历史给了刘贺机会,但可惜的是他没有好好把握,以至于最终惹火上身。但也正是刘贺的不珍惜机会,才给了大汉一个盛世的机会。汉宣帝接过了昭帝的接力棒,而且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大汉最终走向了巅峰的辉煌。

                                                                                                     ——2013.8.5
附一些海昏侯出土的文物照片:即便是不得志的藩王也是生活相当富裕,好羡慕啊。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五铢钱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主墓西侧的车马陪葬坑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金饼与马蹄金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孔子屏风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马蹄金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漆器屏风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青铜雁鱼灯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韘形佩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铜火锅
海昏侯刘贺何以与皇位擦肩而过?
铜编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