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为何要力阻推行儒学?
标签:
窦太后黄老思想汉文帝武帝林心如 |
分类: 【汉史记】 |
文帝后期,虽然新人辈出,但双目失明年华老去的窦皇后并未被废掉。顺理成章,在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后,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也许是受前朝吕雉吕太后影响太深了,毕竟窦太后是吕太后训练出来的间谍,态度强硬甚至是偏执,老太后亦开始染指政治,一点也没心悸吕氏的下场。
不知从何时开始,窦太后对幼子梁王有种说不出的喜欢,便千方百计想让景帝将皇位传给梁王。为了此事,母子关系很不融洽。窦太后前后两次向景帝施压,但最终还是那位在上林苑替她讲话的袁盎出面将其中利害说明,窦太后才最终打消了传位次子的想法。可惜的是暴脾气的梁王居然派刺客将袁盎刺杀了。如此血腥的场面,摆在窦太后面前,她当然明白何去何从,喜欢小儿子,但并不等于窦太后不明白大道理,她深知治国之道,而梁王沉不住气粗鲁暴躁的脾气如何担得起一国之君得重任呢?因此她从那以后再也不提梁王之事。也许从窦太后变成太后的那一天开始,她便有了权利欲,她总时不时的染指一下朝廷,并在诸窦及景帝、武帝身上大力推行黄老思想,景帝朝几次儒与黄老的对抗都最终因窦太后的固执而告败。直到武帝初年,武帝任用武安侯田蚡为相,大力提拔儒生,结果导致窦太后大怒,田蚡、窦婴双双免职,王绾、赵臧双双赴难,黄老得以维持到窦太后去世。
其实窦太后阻挠儒学,并不是没有缘故的。儒这个群体在这一时期是一个很受鄙视的群体,很多儒生不得不脱下儒服,假托它门以求生存。这时期的儒的思想也都杂糅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将那些江湖道术之类的东西全部囊括其中。人们在儒生与方士之间很难区分。文帝时的著名方士新垣平将汉文帝哄得团团转,但最后却证明新垣平不过是个骗子而已。文帝大怒。这一桩事再次告诉窦太后,儒生不过是一群逐利小人,他们哗众取宠,神神叨叨,妄图凭借红嘴白牙混饭吃混功名。因此在面对王绾、赵臧所请来的所谓儒学宗师级的申公时,老太后当头一棒就是“此欲复为新垣平也!”可见窦太后对儒学的成见之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