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2017-06-23 08:56:13)
标签:

古村落

塘尾

南社

潢涌

碉楼

分类: 【天涯行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万江大汾整齐划一的街巷
    东莞古村中多数都有门楼、围墙,这些防御性设施多数是在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国这两个动乱时期兴建起来的。门楼、围墙、更楼上设有专门的军火储备,有人专人负责值班守夜。它们犹如润生脖子里挂的长命锁,寄托着村中人平和安乐的祈求。一些防御性设施还暗藏玄机,如塘尾古村落的围墙就仿造二十八星宿修建了二十八座谯楼,并以星宿名命之。
    迈过门楼,整齐划一的村舍恍若渔人误入桃花源。村舍前排临近池塘的一般都是祠堂,锦绣华堂,三雕两塑,琳琅满目。祠堂前一般都有广场,这是村人晒禾的地方,更是聚会的地方。祠堂以三开间三进或两进的合院式布局为主,祠堂与祠堂之间便是通往村子深处的巷道,多数村子巷道口都建有巷门楼,如万江大汾、茶山南社、石排福隆、中堂潢涌,每一座巷门楼不同村子也有不同设计,有的巷门楼也充当更楼,门楼二层上前开小窗,尚可站人。当然多数门楼都是有一个包涵儒家理念的名字,如潢涌的巷门楼名字“奕世文林”、“凤鸣里”、“诗家坊”、“居仁里”等,每一条街巷统领祠堂后的各户人家,当然应该是住在某一祠堂后的人家都是该祠堂的近支近族,这一点尚未确定过,有待在走访时深入了解下街巷与宗族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关系。
    村中街巷多为麻石小巷,也有用红粉石的。我走访的第一个村子便是麻石小巷,更确切的说是那段雨后的麻石小巷让我意识到这里的古意犹存。东莞村落中的民居多以平脊为主,屋顶覆瓦比较有意思,跟北方屋顶覆瓦很不一样,远远看上去犹如将瓦散排放在上面一样,它是在灰色筒瓦的基础上在瓦垄上令覆一层板瓦,板瓦呈橙黄色,带着雨水的浸色,看上去煞是明艳。这种处理可能与东莞本地多雨高温的气候有关系,多一层瓦使得整个屋面繁复了许多,使得屋面高低落差更为明显,这样有利于遮阳降温。民居多以明字间和金子间为主,当然金子间是富户的独属,如茶山南社的谢遇奇老宅便是金子间,是在两套广府三间两廊院落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豪宅。当然进入清末民国后,东莞古村落中应该也有大规模的兴建过程,在客家文化片区表现较为明显的便是大量碉楼的出现,尤其是凤岗的油甘埔、黄洞等村落中,西式中用的碉楼足以与开平碉楼媲美。这种碉楼在广府文化区也有出现,如石碣水南村的脉洲碉楼。但广府文化区最普遍的则是二层小楼的大片出现,这些小楼有的仍采用中式传统坡面屋顶,有的则采用了平顶。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对于二楼阳台的处理都特别的匠心独到,表现出明显的西学东渐的洋为中用的时代思想。小楼的出现使得村落中原有的整齐划一局面有所打破,但它依然没有打乱格局,依然是在祠堂和街巷的统领之下完成的。
    东莞古村讲究前有照后有靠,左辅右弼的风水布局,又在村口及后山及村中种植有榕树、樟树等高大树木,而且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黄色的屋顶,青色的墙面,红色的墙基,绿色的植被,色彩搭配格外养眼。这种温馨的色泽搭配应该也成为今天城市造景的学习榜样。
    村落中晚近房屋及头排建筑都采用了青砖,但村子后部的房子则多采用夯土或土砖,也有外用青砖内用土砖的情况。东莞本土文化名人巨野子木和醉红颜的文章里有谈到过土砖的制作。土砖多采用有砂有泥黏性强的“地水田”泥土,一般在尾造稻田收割以后进行造砖,人力加畜力共同完成整项工作,一个熟工一天能做500余块土砖。土砖之上能抹上一层厚的灰砂浆,土房子也可以百年不坏。夯土或土砖房一般选用悬山顶,有利于为四墙挡雨,使得墙体更坚固持久。青砖房则更多选用硬山顶。从房顶也可以看出村民的生活水平。当然富家大户不仅仅青砖的用料,更有花岗岩、红粉石材料,将墙基、门框都做得相当精致。墙楣出往往还有灰塑,门框上有“五福临门”等浮雕,房内更是花罩空灵精巧,连廊绕舍,屋宇层叠。
    总体而言,古村所呈现的还是一派井然,山与水围合在村落的周围,村舍是自然的一部分。尤其是当我们站在村落旁的一个制高点俯瞰的时候,更能体会到村落所折射出的那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和情趣。我想这是今天中国所缺少的,就像北京城内能赫然出现“日天下”、“大裤衩”这样淫味儿的后现代作品,真是为这座古城深感羞惭。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审美和态度!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石排燕窝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石排燕窝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石排燕窝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石排燕窝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万江下坝坊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万江下坝坊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企石江边古村民居,门前二层隔板是用来放柴火的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寮步塘唇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寮步塘唇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石排塘尾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石排塘尾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大岭山大王岭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大岭山大王岭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茶山南社古村民居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万江大汾古村的门楼内侧,无门楼名字
【莞邑风流】屋舍俨然老村庄
中堂潢涌的“兰桂腾芳”巷门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父亲节记
后一篇:陪产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