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2015-04-07 08:48:16)
标签:

浚县

大运河

翰林院

县衙

黎阳仓

分类: 【天涯行者】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配合着大运河申遗,浚县西城墙进行了一系列的“穿衣带帽”,在春节期间正式与世人见面了。当然这只是古城改造的一小部分,当然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因为这一区域分布的文物众多:世界文化遗产1项(大运河浚县段)、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3处(古城墙与文治阁、永济渠故道和云溪桥)、河南省重点文物3项(浚县文庙等)、县级文物无数。从目前城墙的修复来看,基本做到了修旧如旧,古城楼古朴典雅,古色古香。
      经过城墙的这一修整,很多原本隐藏在小巷深处或者私家院落的文物得以露出水面,像城墙很多段便是这样,鱼市街那一段和允淑门至角楼内侧一段曾经都是无缘问津的,藏在私人家中,但鱼市街一段保存相当完好,而另一端因为是城墙内侧被破坏的比较严重,现已古法夯筑填充了。同时另外一些如县衙遗址、翰林院等遗址、古民居也在这次修整中得以完好修复,除了县衙是原址复建外,其他的仅是做了加固和修整而已。尤其是站在城墙上俯瞰,那些掩映在高楼里的老民居能够一目了然,西大街和水驿门内都是传统民居聚集的地方,尤其是西大街作为进出古城的要道,自古便是商业繁华之所,达官贵人居住的首选地,南山街便是拔贡、举人老爷们扎堆儿定居的街道,至今仍保存不少清代以降的老院落。
      站在城墙上,向外向西是魏武的白沟、隋炀的永济渠、明清的卫运河,云溪桥、青石砌筑的堤岸和古城的排洪管道都清晰可见。云溪桥附近是县城最大的码头,而观澜门即水驿门处也设有码头,那是古代水驿的遗留。西北角楼外的备战桥更是极富时代感的桥梁,桥身上镌刻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向内向东便是明清的浚县城,古老的街巷布局依然未变,泾渭分明。西城门内一个庞大的当朝五六十年代的影剧院记录着当年西大街的繁华。影剧院东面便是黎阳公端木子贡后裔的“翰林院”,这座端木老宅其实不是祖宅,祖宅在南街端家坑附近,那里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地方。这座翰林院建于清道光年间,最初规模要比今天大几倍,曾有房屋一百余件,其间还设有石印局,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过二十来间而已,破败凋敝。它曾经深深藏在西大街的商铺后面,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它的真面目。翰林院现正在加固维修,门口墙上还贴着收老青砖的字样。翰林院对面的工地正在建李公馆,我不晓得是纪念的那位李公,但浚县在清嘉庆时期的确存在一座李公馆,但位置大约不在这里,从县志地图上看,这里在当时应该是关公庙的位置。且不去说这个,允淑门内北侧便是县衙和文庙了。以前是一道高墙影起来的,而沿着古城墙则是各家各户,有些人甚至快要把城墙掏空了。浚县县衙规模很大,但进入国朝之后基本就被破坏殆尽了,仅剩些碑碣、基址之类的遗存,因此只混得个县保。从嘉庆县志上的县衙图来看,这次修复也是相当成功的,古风古韵,有根有据,并非完全凭空捏造。这样一座辉煌的县衙或许可以作为一座展示浚县古城文化的博物馆存在,将这座千年古城的千年风云一一诉说给后人。县衙工程尚未结束,屋宇虽勾心斗角,但尚是素态,未雕梁画栋。城墙根下斜插在县衙中间的四座大粮仓也是县级文物,它们也被保存了下来,其中一座仓顶已经趴下了,亟待修复。自古有“黎阳收,顾九州”的说法,从殷商时期的“钜桥之粟”,到隋唐国仓黎阳仓,浚县自古都是国家储备粮基地。不过这四座粮仓的存在破坏了县衙古风的美感,只是恐怕协调起来也很难。这便是历史吧,由不得你去干涉,在它漫不经心的发展中留下了什么,带走了什么。县衙北不远便是观澜门了,当年的驿站早已无处寻究了,这里早已变成寻常百姓的家居之所,这条街上尚存不少老民居,甚至是二进、三进院落,古朴原生态,高大的梧桐掩映着沧桑的院落,冬日的暖阳洒在古老的窗台之上。门内第一家便是李家大院,三道脊的临街房可以看出这里曾是一个讲究的人家。
      当然这些只是浚县古城老民居一角,东大街、南山街、辛庄街、南大街等才是传统民居的集中地,而且这些老民居现在基本都装上了“历史建筑”的牌子,但大多数还是个人使用中,对公众开发的尚不多。亲来看图吧。第一张图是云溪桥上的镇水神兽,共四只,这是其中一只。
      附央视文化大百科2015年4月3日的纪录片《浚县古城》。
云溪桥及大运河故道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云溪桥的栏杆是近些年修复的,桥下也修复了码头。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站在云溪桥头北望,城墙、古河堤和古排水口都可以看到。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云溪桥,老百姓喜欢称其为鼓墩桥,只因这青石铺成的桥面骑车上去好似坐轿颠哪!哈哈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云溪桥西南侧的镇水神兽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古桥的券花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世界文化遗产碑后的碑文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古城段运河图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云溪桥西侧第一桥洞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来个全貌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站在云溪桥头向南望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从东往西拍云溪桥,可以清楚看到镇水神兽的位置。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桥券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恢复的东引桥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古城中央的文治阁,也称十字街。
浚县老影院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翰林院: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李公馆东的一座老民居
县衙与粮仓: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嘉庆县志中的县衙图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门首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县衙西侧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国朝粮仓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可以清楚看到东侧那座塌顶啦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远处绿色歇山顶的建筑便是文庙的大成殿了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县衙内一景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县衙靠近粮仓处的门首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县衙的最后一组建筑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老家浚县】城墙内外的那些文保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