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认的最好的一架阁
浚县社火有多少,不知道官方是否有统计,差不多一个村子就有一个火神会,甚至多个火神会,即便是不上山,他们也各自有各自的玩意儿在自家火神会上表演,哪怕只是担个经挑,扭个秧歌,也要在正月十五这天闹上一闹。
但在众多的社火表演团队中,最受期待的莫过于北大街的背阁了。背阁有着“天上的街市”之称,分为上中下三段。上端是四五岁的孩子扮作的穆桂英、杨宗保、仙女之类的古代人物,也是庙会上最受关注和好奇的,因为没有人知道那些孩子到底是怎么站在上面的。中端是钢架子,装饰上花草、刀枪剑戟之类的。下端是四五十岁壮汉们扮作的武士,这是在整个背阁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只有武士们扭的好,走的稳,背阁才有看头。否则上面的孩子即便是再扭得欢也不好看。
有很久没看背阁表演了,是因为很久没在家过那么长的春节了。自从到外地上学到现在参加工作,过个初九就已经是稀罕了。今年因为宝儿出生,得以休假在家过到初九,也感谢北街社火能够再次得以目睹。那天,天色阴沉,预报有雪。我与媳妇吃过饭已近九点了,赶忙骑车进程观社火。一踏上云溪桥,社火的队伍就看到了,人群随着彩旗和锣鼓在古城的街道里拥塞着,但谁也没觉得拥挤,都拼命地往前挤着,生怕错过了任何一家社火。尽管年复一年,社火总是这样,但人们也年复一年热情的挤着,谁也没对谁厌倦。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直奔大伾山。一出东城门,社火就接上溜儿了,一家紧挨着一家,再拐到黄河路上,人就更多了。王可庄的高跷和东大街的盘龙正在表演着。与媳妇边瞧边走,因为这一天最期待的莫过于高跷跑坡了,这是县城高跷最高难度的一个表演,只是现在表演者也越来越差了,跑坡的越来越少了,能够跑上山的那都是好高跷。县城东后街和西大街的都是很受期待。随着人潮上了山,天也下起雪来了,虽然不大,也洋洋洒洒。在吕祖祠前,西大街高跷果然跑了起来,湿滑的路面真的很替他们担心,媳妇看得很震惊。看了高跷,便下山准备路上巧遇背阁。
果然,在黄河路上遥遥看见了背阁,兴奋地我不觉跳起来了,拉着媳妇跑了起来。媳妇也第一次见这样的表演,这多人的社火也是媳妇从未见过的。我们跑到社火面前,雪花也下紧了。再一次看到背阁,依然让我感动。这些娃娃在上面受着北风,不少娃娃在哭泣,休息时家长们都长在身边给他们递些零食。这些孩子别看不过年龄小,可都是老社火了。今年虽然很冷,但孩子们都很认真,基本都知道在表演时做动作了,耍银枪的杨宗保,挥水袖的仙女,他们将他们的童真一起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向这些小社火表演者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