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好友杨-志-超微我周末大戏院精编版的《白蛇传》,爱看戏的我如获至宝,赶忙观看了。“游湖”一折如仙如幻,青蛇活泼跳脱的姿态,和白蛇妩媚娴静的身段,着实让人着迷。吴素真、杨历明、杜永真三位主演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可以说这是豫剧院青年团建团以来最叫座的一部戏了,而且还实现了豫剧舞台多少年卖票演出,现场极为火爆,座无虚席。从此也足见以吴素真、杨历明等为代表的青年团的号召力,她们如同豫剧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并用一出接一出的经典老戏向戏迷观众们传递着豫剧的薪火相传。
关于骨子老戏《白蛇传》之前曾在《豫剧永恒的经典——<白蛇传>》中有过叙述,常香玉、陈素真、关灵凤、张敬先、张桂花、吴碧波、虎美玲等众多名家都曾演绎过此剧,可谓是豫剧舞台上一个常演常新屡开不败的经典之作。吴素真的此版《白蛇传》是常香玉大师之后此剧第一次完整呈现,之前虽然虎美玲老师演出完整版,但她的版本故事与传统故事出入太大,连小青这样一个重要人物都削掉了。吴素真是陈派弟子牛淑贤的得意弟子,这出戏中的重点折子戏“断桥”也是吴素真在毕业汇演中呈现出来的,可谓倾注了牛老师的一腔心血,牛老师往返于邯郸与郑州之间,不辞劳苦,每一次排演,每一个动作,都锱铢必较。因此,当青春靓丽的吴素真、杜永真、杨历明的“断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一下子成了吸睛利器,当时一出可谓震动了菊坛,备受豫剧迷尤其是陈迷们的追捧,吴素真一下子成为新一代陈派演员的领军人务。当然她的唱功、身段和扮相真得无可挑剔,称得上舞台上的美人胚子。
吴素真版的《白蛇传》移植于京剧张火丁的演出版本,继承了田汉先生的老本子,这也是吴碧波、张敬先等名家采用的本子,所以细听其中的唱腔,吴素真与她们极为相似。吴素真在央戏时非常喜欢张火丁老师的演出,便想移植此剧,用祥符调的韵律再一次生动演绎这个动人的传说。2012年8月,河南青年戏剧作家东风与白雪峰先期完成了剧本移植工作。2014年2月,张广涛完成了全部的音乐设计和配器。前后经过一年多的排演,全本《白蛇传》终于在今年5月17日在郑州儿童剧院首演,并与7月19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一鸣惊人,好评如潮。至今,我仍记得此剧首演结束时,舞台上的吴素真寻找牛老师的神情,当知道牛老师已经坐车回邯郸的时候,吴素真内心一阵潸然。也让我对牛老师肃然起敬。记得牛老师的师姐李素芹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这东西我还能带到棺材里去吗?必须的传下去啊”。牛老师应该也是一样的心情,因此她不辞劳苦,也从不居功,舞台上的光鲜留给了弟子,自己只要默默看着就好,知道弟子做得好就好,向所有传道授业的老艺人致敬。资深戏迷唐小宝在其《从豫剧新星吴素真演唱的陈派<白蛇传>》中称“我听录音,看断断续续的演出视频,越发感到,吴素真的唱腔中陈派韵味越发浓烈,那一腔一韵,无不流淌着"陈腔"的"大气磅礴、哀婉低回"之美!另外,陈素真大师唱、念、做、打字字了得,毫无偏废。吴素真在戏中,从"游湖"到"合钵"各场,秉承了唱念做打四功并重,把陈派的"精致娴雅、华丽哀婉"的艺术风格,表现的充分无遗”。
11月25日,于土豆网见到了丁丝上传的全本《白蛇传》。之前小志所传的是精编版,由“游湖”、“酒变”、“水斗”、“断桥”等四个折子组成,而丁丝上传的则是全本的,而且画面也更清晰些。“盗草”、“水斗”两场武戏真心不错,豫剧舞台上的武戏越来越少了,记得前年李树建老师的“三部曲”之《苏武牧羊》中的武戏就烂到掉渣,不忍直视省字剧团武戏的水准。青年团各个身怀绝技,吴素真、杜永真武戏都不错,小生杨历明武功底子也很好,其在“断桥”一折中表现不俗。更有吕军帅、孙敬鹏、郭晓鹏等干练的武功底子,这两场武戏还真有些看头。“断桥”中青儿之怒,许仙之恐,白蛇之恨爱交加,三人配合极为默契。杨历明现基本是青年团的第一小生了,《白蛇传》、《破洪州》、《穆桂英挂帅》、《宇宙锋》中文武不当,尤其是前两部均为男主角,表现不俗。杜永真刀马旦底子不错,《白蛇传》、《拾玉镯》、《宇宙锋》等表演都不错,其《抬花轿》“坐轿”也不错,看来其花旦戏、小旦戏也都不错,希望能见到她挑大梁的大戏。
当然,《白蛇传》还需要继续打磨,贴吧中有篇《借得白蛇话端午——说说吴素真版<白蛇传>》,可以看出那也是位资深戏迷,相关意见值得参考。戏像玉一样,只有经常戴才能越来越温润。戏也只有常演才能不断改进,并最终成为经典。大家且看且欣赏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