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丰去汕尾之前,蹦蹦大叔就像我们推介了凤山祖庙。他说那里是汕尾一带香火最旺的地方,登山观景也是不错的,只是那附近没有住处,需要在市里住宿,早上坐车过去。我们在二马路落了脚,第二天清晨,又在路边吃了早餐,顺手搭上一个蹦蹦,价钱都是之前问好的,不过那师傅的确也没有胡要。一路上似乎都是沿着滨海路吧,快到凤山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海湾里泊潜的大船,师傅说那都是台风天兔搞得,损失惨重。
凤山祖庙便在海湾里,只是奇怪祖庙的正门却并没有面朝大海,当然不排除我也分不清到底哪里才是湾里,也许是现在建筑太多了,早已分不清当初是否是面朝大海了。景区大门是敞开的,如果不登山看妈祖雕像的话,这里就是一个公园,每天都有不少人来此晨练。公园里有一座民国时期的解放碑,建的稀奇古怪的,大约都是愤青们不走寻常路的产物。其实映入眼帘的是祖庙的侧面和一座仿古的石雕牌坊。做古的牌坊和黄色的大殿琉璃瓦,更有五颜六色在太阳光下晃眼的嵌瓷艺术,我和媳妇三步并作两步走,直奔祖庙的侧门。侧门墙上嵌着祖庙庙会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凤山祖庙就是天后宫,祭祀妈祖的地方。这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常见到的神。靠海吃海的人们总依仗着海神娘娘的庇佑,才能在惊涛拍岸的大海中寻得财富与平安。使我惊讶的是,距离深圳这么近的汕尾居然已经完全是潮汕文化区了,与珠三角的广府文化圈截然不同,潮汕标志性的嵌瓷艺术在这里的建筑中被运用的炉火纯青。仙家、瑞兽、异果、名花,在墙头檐下方寸大小的空间里遍地开花。媳妇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的装饰,惊讶的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先进的大殿,两侧的钟鼓楼大约是新建的,大殿古风犹存。石雕、木雕也是潮汕建筑的一大特色,虽然比起潮州稍稍逊色些,但还是颇得潮州风韵。大殿内妈祖娘娘正然危坐,我也在神前默默祷告了一番。沿左侧巷道至祖庙正门,门前广场已经完全棚了起来,这里是一个倒座戏台,不过都是当代的工艺了。戏台两侧便是接地气的民居。而这一侧的祖庙古色古香,在大门首,为媳妇实物指认了何谓“门当户对”,这是媳妇极其开心的事。大门上的门神,门内的神将,店内的金镶木雕,还有墙壁上的灰塑,几乎没有空白,不太大的一个院落却感觉满满当当的。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庙宇这种祭祀场所,按说应该是比较庄重的,但却看到了一组“蜘蛛精戏八戒”的灰塑作品,作品中蜘蛛精更风情,猪八戒够色情,如此诙谐的一个画面也许正是匠人们的“别有用心”。
从右巷出来,香火依然缭绕着大殿。出侧面,过牌坊,我们拾阶而上。其实凤山大可不花钱登临,山上的噱头也不过是山顶上矗立的妈祖石雕像。这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兴建的大佛大像中的一个。其他可观的并不多,有一个介绍妈祖的小展馆,将妈祖的一生辉煌一一介绍,倒是长了不少知识。凤山大约是汕尾城区最高处了,这里是俯瞰城区的绝好去处,更能看到近处的海湾新城。
好了,不扯那么多唾沫星儿了,还是赶紧看图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