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旅游车在山道上奔驰着,但速度并不快,因为路并没有想象中好,而且越走山越连绵,渐渐失去了喀斯特峰林的灵秀,而多了几分深山老林的幽邃。路旁便是溪水潺潺的沟谷,但水量缺少的可怜,几十年不遇的大旱,感觉空气都是干燥的,路上扬起的尘土沸腾着,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山林错落之间一盘盘梯田接着蓝天,又一盘盘又坠落到沟壑之畔,沟谷之中,偶尔会有一汪丰水,清凌凌的,倒映着山野,仿佛是某种承接似的。开着窗,可以听到水流的声音,甚是悦耳。
汽车在一座吊桥路口停了下来,吊桥头上挂着《寻找刘三姐》摄影地的招牌,苏有朋的寻找,不过好像已经没什么印象了,桂林如果没有刘三姐,可能就少了很多风韵,尽管这个黄洛瑶寨跟刘三姐没甚关系,但环境还算原生态些。吊桥忽闪闪的,那一头便是一排排吊脚楼,看上去蛮新的,应是近些年为发展旅游而建立起来的,但看得出来这里生活气息很浓,是老瑶寨翻新出来的。裹着桐油的吊脚楼后面便是苍翠的大山,山林与梯田构成了它的脊骨,浓淡相宜,深浅交错。吊脚楼就夹在山林之中,宽阔之处成片,狭窄之处成点,三两成群,一派田园之色。
村中不少墙还是用石头砌成的,年久日深,已经爬满了苍苔。修葺一新的石板路也经不起行人的摩踵,泛着灰黄的亮光。这个瑶寨现在主要的参观点是个歌舞场,村中能歌善舞的女人被组织起来,传统的工艺、歌舞重新捡起来,瑶族的歌声恍若天籁,嘹亮而甜润,也许正是这方水土养育她们如此完美的音色。而最让黄洛瑶寨精绝的是世界第一长发村的世界吉尼斯记录,村中的妇女仅在18岁时剪过一次头发,之后便留起了长发,村中有二十六七位妇女的长发在一米六多,而之前剪下来的头发和掉的头发也会被她们整理好,一辈子盘在头上。“一梳长发黑又亮,二梳长发等情郎……”长发是红瑶族女孩的荣耀,也是一种爱情的守望。据报幕员讲,瑶族女孩的头发是不能被外人见的,在结婚之前,女孩子都要把头发用黑布裹得严严的,打开包布是新婚之夜新郎的专属,因此现在看到的长发飘飘的不是阿婆便是阿婶。
而黄洛瑶寨的另一绝则是妇女耳朵上有点吓人的耳环,耳环硕大,也将耳垂儿拉成了畸形,长长的很像佛爷耳,耳洞也“豁然开朗”。初看有点担心她们的耳垂不受力,但看她们一个个精神矍铄的跳荡的样子,又觉得自己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
第三绝应该就是瑶族的歌谣了。瑶族人不擅长跳舞,但极其擅长唱歌。当年无论男女老少,庭院还是田野山间,都会听到犹如天籁般的歌谣。而今歌舞场就像一个活动的陈列馆,男人们都出去挣钱奔事业了,老妇人们一个个拿着机器织出来的丝巾拉着游客兜售,精挑细选出着二十几位少妇少女将瑶族先人的生活与娱乐展现出来,鲜艳的服饰,靓靓的面庞,灵透的声音,更有修长的长发。第一长发村就这样被一遍又一遍的传唱出去。
看完歌舞,便在村中路边一个店里吃中饭,服务员中刚巧有一位是刚才表演的阿妹,她是个未出嫁的女孩子,因为她还包着头巾,更巧的是表演中她的“新郎”刚巧和我们同桌而坐,大家说笑两句各自忙活,这边是她们的生活,要天籁,也要落地生根。
招来的外国女婿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