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犹在耳,人已仙逝——缅怀陈派优秀传人吴碧波老师

(2013-12-05 10:45:03)
标签:

吴碧波

陈素贞

唐喜成

穆桂英

三哭殿

分类: 【戏韵春秋】

戏犹在耳,人已仙逝——缅怀陈派优秀传人吴碧波老师

    清晨,从FM889陈鹏的微博中获知,陈派优秀传人吴碧波老师于今日凌晨去世了,陡然心中添了些许落寞。加上最近才看了她与唐喜成主演的《血溅乌纱》,每每想家便会放她的“好一个辉煌的侯爷府”和“风和日暖艳阳天”,甚至有一阵子我迷上了她的《香囊记》录音,听得自己乐开了花,思乡之情也随之抛开了。

    虽未曾谋面,但似曾相识。也许戏曲给人的魅力就在于此吧。很多戏迷跟我一样,都未与自己喜欢的艺术家谋过面,但这并不影响艺术家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吴碧波宗祥符调,是豫剧大师陈素贞的杰出弟子,豫剧四小名旦之一,有“小陈素贞”之称。

    老早的时候,便喜欢上了她《七品芝麻官》里的霸道诰命的形象,尤其是“好一个辉煌的侯爷府”开腔前的那串爽朗中透着霸气的笑,这是吴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个舞台形象。但那个时候,我似乎还不是个合格的戏迷,戏也只是在家中办喜事的时候,大喇叭里播放的唱段,后来看过一次电影,便记住了这位诰命夫人。一直到自己远离家乡了,才发现戏曲已经成为我“疗伤”的一种工具,每当我想家的时候,都会听几段家乡戏,当自己有了电脑后,空间里大多数空间都被戏曲唱段给占用了。

    “看看吴碧波,能活九十多”。这是老百姓对吴碧波的艺术评价,尤其是在其代表作《香囊记》演出以后,吴碧波灵丹妙药的功效也就更为流传了。而我则是在两年前从网上搜到了四段当年吴碧波、唐喜成、杨素贞等演出唱段,个人认为,吴碧波版的香囊记很接地气儿,全是老百姓的生活话,所以一句台词一个动作都会引起共鸣,录音里高潮迭起,笑声连连。我也是被这笑声迷住了,那一阵子几乎天天听。这是吴老师带给我的第二个舞台形象。

    第三个舞台形象应该便是《三哭殿》里的詹妃娘娘了,张桂花将银屏公主演成了永恒的经典,而唐喜成、吴碧波、杨素贞四人成就了这出戏的经典,直到今天也未有人超越,尽管唐的徒弟演出时将这出戏改成《贞观家事》,但效果依然不及唐吴张版。我喜欢剧中贵妃的细腻的内心表达,悲戚中也包含着隐忍,痛酸中也含着大气,整出戏长孙皇后的形象大打折扣,并不是说杨素贞老师演得不好,而是这出戏将长孙后设定的不是很贤德,远远不及贵妃贤良。

    第四个形象是《穆桂英下山》里的穆桂英,刀马旦,吴老师的老本行,一招一式都见功夫,把穆桂英演绎的淋漓尽致。之后,《宇宙锋》里的赵艳容、《血溅乌纱》里的颜夫人、《三上关》里的樊梨花……吴老师是很会做戏,每出戏,每个人物拿捏的都很精准。刀马旦、青衣、花旦,来去从容。退休后的吴碧波老师将时间花在弟子的培养上,对豫剧陈派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弟子中突出的如梅花奖得主田敏、杨春花、新秀王前、王香萍(这位好像是大弟子)等。并在其倡议下,成立了郑州祥符调剧社,致力于传统剧目的整理。

    愿吴老师安息吧!相信陈派在今后的豫剧里会越来越好,也相信陈派的传人们能够做的更好!

戏犹在耳,人已仙逝——缅怀陈派优秀传人吴碧波老师

戏犹在耳,人已仙逝——缅怀陈派优秀传人吴碧波老师

    下面,我们再一起聆听吴老师及其弟子的经典唱段,永恒怀念!

吴碧波《宇宙锋》

 

吴碧波  《三上关》

 

吴碧波  《七品芝麻官》

 

吴碧波 《穆桂英下山》

 

吴碧波 香囊记

 

优秀传人田敏  《春秋配》

 <

优秀传人王前  《穆桂英下山》

优秀传人杨春花  《柳绿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