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伏”中如何自保

标签:
雾霾肺癌pm2.5淇河华东 |
分类: 【网贝记】 |
近期,全国各大城市被雾霾笼罩。雾霾会导致肺癌的发生,华东最近查到了肺癌最小患者,年仅8岁。所有癌症患者中,肺癌比例最高。南京一家医院的胸外科有120张病床,肺癌患者就占据了50张。其中有不少患者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劳力,这些人大多不是吸烟引起的病症。
据医院统计,肺癌患者的增长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但最近几年,增长率最快的是3岁到50岁的人群。华东地区肺癌最小患者发病或跟空气中的PM2.5有关。
江苏省肿瘤医院医生冯冬杰表示,这名8岁女童患肺癌的原因是家住马路边,长期吸入公路粉尘。雾霾致癌,主要是因为PM2.5会沉积在肺部引起炎症,从而引起一些恶性病变。
据悉,肺癌的死亡率占到所有癌症的25%,居癌症死亡之首。今年10月17日首次明确认定,大气污染为第一致癌物。这也是上世纪继吸烟为肺癌“杀手”后,第二个确定的病因。
PM2.5可能导致哪些健康损害?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人体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结构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我们的呼吸系统天然地有着阻挡污染物的能力,那些较大的污染物,在经过鼻腔、咽喉时就已经被阻挡,即便是能够进入气管、支气管的脏东西,也可以随着气管内纤毛的运动,被运送出呼吸道。不过,人体也处处存在漏洞,对于微小的颗粒物,呼吸系统的屏障就无能为力。
穿越屏障后,细小颗粒物开始以各种形式在呼吸道中兴风作浪。一个最直接的方式是,这些细微的颗粒物本身,滞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症。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可以想象,眼里进了沙子,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致病病毒搭“顺风车”进入人体致癌
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着“顺风车”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诱发血栓的形成。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PM2.5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从公开的科研资料看,对PM2.5的研究很多聚焦于肺脏。
研究者们从肺脏的毒理学研究入手:以PM2.5对4组大鼠每天进行1次染毒,连续进行3天。对这些大鼠的肺灌洗液并对肺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后发现,PM2.5能够引起肺部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肺细胞损伤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在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肺部炎性细胞渗出,肺间隔水肿。
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5,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在这个实验中,以25、50、100、200μg/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
“种种证据表明,目前这些细颗粒物对细胞损伤已是公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介绍,当这些小东西进入人体后,一般直接到达支气管和肺泡,甚至可以进入血液,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危害很大。
今年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以甘肃某镍开采冶炼区为PM2.5采集区。研究者发现,在镍污染区大气中,PM2.5含镍剂量是实验对照区的65倍,长期暴露于PM2.5中,高浓度的镍会增加对细胞的损害。该实验用来测试的细胞叫作“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连续被覆在全身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群。在研究者看来,内皮层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其损伤及功能紊乱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怎么应对PM2.5爆表?
雾霾天气严重时,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应对PM2.5爆表,在污染严重的天气中保护好自己,下面我们给出几个对策供大家参考:
宅在家里少出门
空气重度污染时心脏病、肺病患者症状会明显加剧,健康人群也会普遍出现症状。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尤其有心脑血管病、呼吸疾病者以及儿童、老人。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别开窗户
避免开窗。确实需开窗透气,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将窗户打开一条缝,时间以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家中以空调取暖的居民,要注意开窗透气。
出门别骑车
骑车时会吸入大量空气,在这种天气下,空气是被严重污染的,骑车越快,吸入的化学成分越多。如果实在需要骑车出门的话,也不要着急,尽量避开车多的路段。
戴N95口罩
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阻挡PM2.5须医用N95口罩,其对0.3微米的颗粒能抵挡95%,在PM2.5爆表的天气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要购买正规合格、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不用要等到里面干燥后再对折起来,以防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给宝宝挑选口罩时,最好带他到药店现场挑选。挑选的口罩以不影响宝宝正常呼吸为宜。
进门后洗脸漱口洗鼻
进入室内后要将附着在我们身体上的霾及时清理掉,洗脸、漱口、清理鼻腔。
洗脸最好用温水,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洗鼻方法:洗净双手后,捧温水,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复几次,鼻腔的脏东西就全部清理干净了。值得注意的是,清理鼻腔时,一定要轻轻吸水,避免呛咳。家长在给儿童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淇河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