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汕尾紧靠着粤东黄金海岸,与四周深圳、惠州、汕头相比,汕尾多了几分闲适,几分恬静,因此也有后花园之称。汕尾的海是那么舒服,街道上小蹦蹦来来往往,寻常的街景,有着中国内陆城市一样的风情,只是在空气里飘荡着大海的味道。
去汕尾的时候,天兔刚刚走,所以在道路旁可以看到天兔作孽的痕迹,连根拔起的大榕树,瘪了塌了的简易房,歪歪扭扭的电线杆,不过似乎这里的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依然恬淡的行走着,说笑着。我们在二马路找到了住的地方,那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了。安静的小街开始热闹起来,华灯初上的每一个街角,都拉出了生意兴隆的大排档,在这里天南海北的小吃,地道与否暂且不论,都可以尽收眼底,如果愿意,也可以饱饱口福。二马路应该是老城的一条商业街,现在主要做批发生意,每一条小巷里都飘着晒干海货的味道,如果你是个海痴,一定会哈喇子流一地。
对于我们这样经常见不到海的人来说,海货与海有着同样大的诱惑力。穿行在一家家海鲜干货的店铺前,欣赏着那些叫上名儿叫不上名儿的海中精灵,心中还有些砰砰跳的感觉。但那时,急于寻找到落脚地,所以并没有静心去观看店家与买主脸上的喜悦。因此,我们安妥了以后,便信步走下楼去,到最熙攘的小街中心去。
小街上人来人往,路边摊已经人潮如市了。车流来往如同流水,让我们最羡慕的是公交车,等饭的十多分钟里,居然都看到了四五辆同一路的车,这在东莞是不可想象的,更是不敢奢求的。每一家大排档的老板都是极会说话,极其热情的,我们在一家生意最隆的小摊上停了下来,摊位上摆放着各种的海货,当然多数是我们未曾见过的。左一句右一句的问这问那,老板娘也很耐心地答复指给我们看。媳妇不喜食肉,所以先来了碗素米粉,又点了螺、鱼和鱼丸汤。我不晓得那是什么鱼,已经忘记了,只是还记得它的口感:绵绵的,香香的,无骨。而最喜欢的是那个鱼丸,真的好地道。吃晚饭,我们在小街上溜了溜,吃喝玩乐几乎全有,看来这是个样样俱全的地方。晚上住宿格外安静,我们睡得很酣。
第二天红海湾外的海鲜才是最爽的,也是海味儿最足的。到景区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吃午餐的时间到了。我们索性便先吃饭再去看海了。景区周边到处都是做海货的,这里更能听到一排一排的海浪声,也因此更富有海韵。每一家饭店前都摆放着许多的水箱,鱼、虾、蟹、贝各路水族在其中自由徜徉着,看着就特招人爱的。我们也是选了人较多的一家店,坐定了,我便去水箱前点餐。老板娘很热情地给我介绍当下哪些海鲜比较俏,是此时的最好的海鲜,哪些海鲜怎么做比较好吃些之类。最后我们点了一斤濑尿虾,一个蛏子,一个鱿鱼仔。我意犹未尽的还想再点什么,老板娘很认真的告诉我,这些已经够两个人吃了,别浪费了。感激之至哪!濑尿虾在以前只是吃白灼的,没想到炒出来的味道更是美妙,更中我们的意。媳妇说这濑尿虾个头好大,而且很肥很肥,能有她之前吃过的两三个大。肉多是真的,吃起来也很爽口。蛏子稍稍咸了点,但我还可以接受。对于媳妇而言,那个芥蓝炒鱿鱼仔,清清爽爽的,就是最美味的了。我们足足吃了一个多小时,口角噙香,酒足饭饱,便心满意足地向大海奔去。
第三天,也是海陆丰的最后一餐,我们是在陆丰人民大厦消费的。我们也是从金厢滩美丽沙滩归来,坐在公交车上刚好看到如此繁华的一条街,在街上的多数饭店的橱窗上都可以看到“粿条汤”,于是我们决定一定要试试它。下了车折回那条街,在人民大厦停住了脚。这才真正是叫人民的大厦呢,中午时分了,人们进进出出,窗子里的服务人员忙里忙外,甚是热闹。我们走进去,先看明白人家是如何点餐的,之后又跑到柜台问粿条是什么东东,那时,我连“粿”怎么念的都不晓得,还是漂亮的服务员告知我的。不过她也不好说清具体是什么东西,指我直接去做饭那边看看就知道了。在饭口点了饭,也是一位老服务员帮我点的,一个粿条汤,一个沙虾饺子,也是靠海吃海的缘故吧,这边的汤里都有贝壳、鱼丸之类的,这让媳妇很不爽,最后不得不又要了一个扬州炒饭。粿条汤煮得过了些,不是很上口了,但汤还是蛮好喝的,清清淡淡的。沙虾饺子也味道很棒,至少是我的菜,呵呵。与媳妇吃完便坐上了返城的车,那真是一个需要耐性的长途跋涉,也真没想到在这边还能坐上那样的车,以那样一种方式结束美好的旅行。
扫荡一清 传说中的粿条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