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虽然此次桂林之行,并不是那么称心如意,到最后甚至都有点逃离的意思,但我依然愿意将“美丽”送给桂林,这是南航机座套上的标语,应该也是桂林城的宣传语。因为在中国,恐怕再找出一座山水城池如此完美相依存的地方了。尽管它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不过是恨铁的意思。
飞机在降落到两江机场的时候,我还是格外兴奋的,机场前的桂林山像淡淡的山水画一样在远处延展着,给人一种极其恬静优美的感觉。我畅想着此行也将会如此完美。与我一同进城的是来自山西的大姐,母子俩特别健谈,尤其是小孩子,嘴巴哒哒的说了一路,也许正是这种缘分吧,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成了小孩子口里的常客。汽车沿着机场大道行驶着,这应该是桂林做得比较漂亮的一条路了,绿化不错,渐进城区的时候,喀斯特造就的神奇山峰也诡异般出现在道路的不同方位,它们或抹着浓郁的绿色,或裸露着灰青的本色,在这座有点矮小的城市中显得格外伟岸。
桂林的不良印象,也许便是从落脚的酒店开始的,接待的人说话好像有怨气似的,安排房间也能出差错,搞得我不得不晚上六点多又调换房子,跟我一房住的大爷显然很不喜欢桂林,因为进城的时候,看到路边几座山被崩了,白花花的晒着太阳,这种半拉子工程真得很闪人的眼睛。而真正让大家都开始反感的则是前天晚上所谓的夜游:象山传奇和两江四湖夜游。象山是桂林城的城标,也是桂林山水的代言人,神奇造就的石象自然也成为大家乐意一观的去处。但结果却让人很不爽,其实象山在大路上完全可以看到真身的,但为了圈起来收钱,在河边故意种了一排高低错落的树木,这样影影绰绰象山也就无从看起了。我们的传奇是从夜幕降临时开始的,其实来到桂林,没有谁知道象山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传奇,不过是来听一下石头会唱歌的神奇罢了。讲解员为我们诡秘的讲解着,先来一个硕大的LED显示屏,想象着几万万年前大象们建造着侗族的鼓楼、风雨桥,它们飞翔着,荡着秋千……而之后第二个展示则是用灯光点缀的象寨,在音乐的变换下灯光也变幻着,象寨也透着不同的气氛,但围观的人其实心中已经很不满了,来自首都的朋友直说:这有嘛好看的,还传奇,168,坑爹呢。也许是一路的失望吧,到了最后的象山本体终于有了一个亮点,将整座象山作为一个显示屏,的确称得上宏伟,演绎着神象与神龙之间的争斗,小象不折不挠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终于有了神力,战胜了神龙。不过整晚上吸引我的不是这些,而是导游的一句话:象山肚子是空的,现在还是酒窖,这是桂林人很久的传统了,著名的三花酒就是从溶洞里窖藏出来的。夜色里看不到溶洞的入口,但想着一头喝醉酒的大象像醉汉一样来回摇摆的样子也蛮不错。
一行抱怨着回来,第二天又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于解放桥下搭乘游船游览桂林城的新名片——两江四湖。导游说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堪媲美威尼斯,我没去过威尼斯,只到过桂林城。黄昏里的漓江上到处都是游泳的人,这样一个天然的浴场,男人与女人,老人与小孩,于炎炎夏日里有了一个漂亮的消暑之地,他们中有现学的,扯着一个汽车内胎或有教练在旁边指点着,他们与游船那么接近,看见船来,便往旁边游一下,船过去了,再游到中间去。漓江处于枯水期,河道中的砾石洲明显越来越大了,游船上配有专职导游,导游讲着两江四湖的美景和城中山景的观看方法。当然最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伏波山,个人觉得这山不好看,不过挺感兴趣的是山侧露出的城西的一座老人山,在夕阳下,真得酷似一位老人。两江四湖夜景主要是借助灯光打造的,但其实对于霓虹满眼的北京人来说,那就太稀松了。当晚最有看头的莫过于两个船闸,这是整晚上大家的兴趣点,而对两江四湖中灯光打造的木龙塔、日月双塔及众多的山寨名桥都只是抱着看看罢了的心态。导游说两江四湖沿岸的房子都比较老了。夜幕灯光下,除了光影之处,其他都黑黢黢的,也许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吧。
两个不太美好的夜晚,奠足了整次旅行的基调。其实对于桂林我曾有过很多规划线路,憧憬着怎么样走可以让自己更幸福,但却不想铁框子动不得,只能跟着团牵着鼻子走,也许这是挨着象山的缘故吧,牵着鼻子走是最乏味的。且不说这些了,最不爽的在这两天都占足了,后面的景致总算好了,但团里的猫腻有多少,恐怕跟过团的人都清楚,不说了,先看一下拍的不怎样的夜游吧。好景在后面呢。
象寨 老人山 伏波山 唐代的木龙塔 山寨版的赵州桥 日月双塔 玻璃桥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