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2013-05-31 11:40:40)
标签:

绿影壁

石像生

谯楼

梅花鹿

李自成

分类: 【行者记】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襄王府两厢墙下摆放或堆弃着一批石雕、碑刻,东墙下的碑刻基本是陈列状态,但其他的石雕多数为随便丢弃在枯枝败叶之间,它们横七竖八的歪歪着,看上去应该是从各地搜集而来的东西,主要有石抱鼓、及石像生、望柱之类的。襄阳一带名人众多,加上又是襄王封地,有明一代的襄王都魂归襄土,应该有规模可观的藩王石像生、碑刻出土。但在古隆中所看到的明简王墓只剩下一个封土堆,一旁的碑刻显示是李自成搞坏的,看来掘人坟墓是起义军的发家之路之一。当然襄阳的很多石刻应该会去博物馆或者原地保存,在襄王府待着的这几件残件,大约也是爹不疼娘不爱的主儿。类似襄王府这种石雕散放式的保护,其实在中华大地上还是很普遍的,名义上是做了收集,但其实跟没有收集管理也差不多,该风化的依然会风化,相比很少有参观者会去扒开石雕上的枯枝败叶、尘泥污垢,然后再去辨认一番了,相信襄王府管理处的大姐们也只认得钱,不晓得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

    东墙下的石碑相对保护还不错,碑刻内容也挺丰富的,不过都与襄王府无关。大约都是襄阳老城改造中挖掘出来的东西,有一个佛经经幢,只是自己不晓得应该怎么称呼,也不晓得什么佛经了,只不过是个残件,不过文字倒是蛮清晰的。另有一块雕刻精美的青石雕,整块青石上雕琢有繁琐的花草纹饰,其间有鹭鸶荷花(顶图)、梅花鹿等动植物形象,造型逼真灵巧,栩栩如生。其他重要的碑刻有如下几通:《重修古谯楼创立慈善会记》、《重浚襄渠记》、《重修望水楼城垣记》、《同治九年六月告示》、《先师孔子诞辰约》、《乾隆年临摹吴道子宣圣孔子像》、《劲松图》等。我和媳妇一块块的看,但其实凭记忆力也很记忆多少,再加上繁琐的句读,耐着性子也只是看些名头落款而已,期间的过程基本成了过眼云烟。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襄渠,旧也称襄水,是襄阳之所以为襄阳的由来。现在称南渠。碑文中记“檀溪向为汉水所经,自老龙石堤建,溪不复兴汉通,日就淤塞。昔日之溪,今为民产——,昔之檀溪,今日长渠之水皆襄水也”。这通碑记录了清同治年间修浚襄渠的情况,并对襄渠的历史做了追溯,从中可知,襄水与今天的汉水其实是一条水,就像今天的黄河与古黄河的关系一样,古道而已。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望水楼城垣记,碑刻泯灭过半,也未查到望水楼到底在襄阳城的哪个方位,但襄阳城墙及护城河的美却是见识过的,相信不论是当年那座城门或者城角的楼,都是眺望襄阳美景的绝佳之处。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我挺喜欢这块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最初看这幅孔子像,吓了我一跳,落款处有吴道子,“不会吧,唐碑?”再仔细一看,这边还写着乾隆年间临摹,郁闷。也没见过吴道子的原件,不晓得临摹的是否有当年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的神韵?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一堆石像生,不晓得来自哪个坟头?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奇石馆外,摆放了不少奇石,挺好看的。位于绿影壁的后身。
【水镇荆襄】襄王府的几通碑刻

襄王府,寻常百姓家的楝树开花了,淡淡的、诱人的紫色,弥漫着美美的香甜。不晓得为什么喜欢楝花,也许它是幼时的一种记忆吧,那时村子里有很多高大的楝树,一到花开的时节,分外幽香。而且楝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驱蚊。夏夜里,撇几支楝花,在屋顶上铺上一张凉席,清风习习,夜星璀璨,而今生活的都市,一切也成了过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