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古韵】城隍老爷驾到

标签:
郑州城隍庙大成殿戏楼宋桂玲 |
分类: 【天涯行者】 |
郑州城隍庙是继浚县都城隍庙、广州都城隍庙之后,拜访的第三座城隍庙。浚县都城隍庙凋敝不堪,广州城隍庙虽已复建,但像一个整容失误的女人,看上起很不舒服。而郑州这座城隍庙,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的规模与格局,建筑群气势恢宏,也成为几百年来郑州市区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
其实,去城隍庙是不在预算中的事情,因为从商城遗址没有去城隍庙的直通车。但途径一站的时候,听着站台名字有意思,便下车了,果然一打听,回走一个路口便是城隍庙。那当然乐意前往了。
城隍庙外是一个精致的小公园,不少人在公园里休憩聊天,这个公园的名字叫“纪信公园”。可能除了一些专家和史学爱好者外,很少有人知道纪信是谁了,他怎么能够与城隍庙一墙之隔?纪信是西汉初期人,因为与刘邦长的极像,所以在项羽困刘邦于荥阳城时,纪信冒充刘邦,才得以使刘邦逃脱。而纪信则被项羽火焚。就是这样一位英雄气概的人物,在当地历代民众的传说与敬仰之下,渐渐住进了城隍庙。纪信便是郑州城隍庙祭祀的主尊,郑州城的城隍爷。
郑州城隍庙坐北朝南,由大门、二门、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是一组绿色琉璃瓦覆盖的建筑群。门前石阶之上不少老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论地,看他们一个个鹤发红颜的样子,真有点羡慕这样的夕阳红。大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垂莲柱,垂莲柱上金枋相连,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檩。明间前后立4根石柱,周围用木柱,中间为木制通柱,平面均呈小八角形。实榻大门3合,分别装在通柱上。门前砌6级扇面形垂带式踏跺,左右立1对石狮子。
二门同样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二门与整座庙宇其他建筑不同的是它正脊上的陶雕砖雕处理,精美绝伦。灰筒瓦顶,正脊两端置大吻,中部饰二龙戏珠和宝瓶,下有浮雕人物,中置神像,两侧各有1对追逐相斗的骑士,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垂脊上的装饰也富有变化,龙飞凤舞,百花盛开,配以狮子滚绣球和海马、狎鱼等脊兽,精巧秀丽。檐下置一斗二升斗拱。山墙下砌筑有弧形墀头,下部雕砖上饰有麒麟、花草和须弥座,刻工精细。
戏楼与二门相背,是一座歇山式高台楼阁建筑,楼高12米余,主楼居中,左右两侧檐下配以歇山式边楼,上下错落,翼角重叠。主楼前后有抱厦,前抱厦为2根平面呈小八角形石柱支撑,石柱上镌刻楹联为“传出幽明报应彰天道,演来生死轮回醒世人”。后抱厦为垂花门式。全楼共有19条屋脊纵横斜插,置大吻脊兽,蓝绿色琉璃脊饰。整体建筑小巧玲珑,造型别致。但去时,正赶上戏楼大维修,绿色的防护网将其紧紧围住,因此也只能透过防护网的空隙欣赏一下戏楼之美,庆幸的是,在西厢房里戏曲文化的展览中看到了一张戏楼的照片,好俊俏的造型,甚为欣赏。
因为戏楼维修,大殿前显得极其拥挤,隔离墙一直到殿前的大树,这自然也会影响大殿的视觉效果。整座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脊饰用黄绿色琉璃。正脊两端置有大吻,脊上饰有龙、凤和牡丹,脊中竖狮子宝瓶,两侧饰小宝瓶。垂脊、戗脊均饰有花卉、卷草等图案,并配以狮子等脊兽。檐下施垂昂五踩斗拱,昂嘴呈五角形。前檐明间施有两攒溜金斗拱,角科用把臂厢拱。殿内为九檩前后廊式的柱梁结构,横梁纵檩,立柱斜椽,交替错落,排列有序。殿前、后明间均装修有4扇六抹槅扇,殿前次间装修有槛窗,均为正搭斜交凌花式。檐下的垫拱板上还绘有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彩画。整体效果虽不及文庙大成殿端庄,但也有几分淑雅稳重的气质。我已经记不得殿内是否供奉神祗,因为基本已经养成进庙不拍神像的习惯。但现在想想,如果拍了可能记忆会更完整些。
绕过大殿便是寝宫了。在殿后院落墙角处有几通碑刻,黄绿色的银杏树映衬着碧绿色的琉璃瓦显得格外清新。在寝宫之前的两厢房内供奉着二十八星宿,道路两侧则置放着十二生肖石像,从展览示拍摄戏楼的照片可以看出,这组生肖相曾经摆放在大殿与戏楼之间的道路两侧,但今天它们已经退居三线了。寝宫由拜厦和寝殿组成,中有地沟相隔。这组建筑看上去应该没有完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视觉效果感觉怪怪的。寝殿面阔5间,进深3间,悬山式建筑;殿前的拜厦,面阔5间,进深4架椽,卷棚顶。屋面均覆以绿色琉璃瓦,脊饰用黄绿花色琉璃。寝殿正脊两端置2米高的大吻,中央饰一重檐歇山式楼阁,脊两侧塑有双龙戏珠,凤穿牡丹,垂脊雕有羽人、石榴、花卉等,玲珑剔透。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昂嘴和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有垂柱,独具匠心。檐下的垫拱板上绘有凤穿牡丹、松鹤延年、狮子滚绣球、喜鹊登梅等图像。殿内壁绘有城隍出巡的壁画,相比当年赴死的纪信也未能想到身后如此的荣耀吧。
这篇文字很多文字是参见了网络和城隍庙内的小木牌,因为正在学习古代建筑的样式,所以多谢多谢啦。
戏楼
宋桂玲的抬花轿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