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因何将《新语》如获至宝?

标签:
陆贾汉书刘邦吕后岳飞 |
分类: 【西汉风流】 |
小方读《汉书》之四十五
相信很多人对陆贾并不陌生,他便是《新语》的作者。他的那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也成了帝王的千古一问。天下打下来了,如何治理天下,这是一个成功帝王需要考虑的事情。刘邦虽然是个文盲,但他还是知道轻重的,在理儿的话,他还是能够听懂的。
于是,他让陆贾为他著书,“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这便是《新语》了。每写完一篇,刘邦都视之珍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想必在《新语》中,陆贾一定将他的诗书思想贯穿其中。
秦汉之际没有纯儒,陆贾也一样,他在向刘邦阐述诗书思想的同时,在吕后称制之时,他选择了道家的一种修为。其实没什么不可以的,毕竟处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的岁月了,任何一个儒都要杂糅一些其他思想来保护自己。因此陆贾的儒也是一种道儒杂糅思想。
陆贾在告诉刘邦治天下要文武并重,行仁义,法先圣的同时,他又告诉后生治天下还需要坚持另外一个原则:“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变,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简而言之就是将相关系。将相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身为同僚,他们是功利面前的争夺对手,同时也是江山社稷共同的捍卫者。这种既合作又敌对的关系,也让他们的关系在帝国中显得格外微妙。蔺相如和廉颇的一出将相和让赵国成了一时攻打不下的顽石,可见将相在帝国紧要关头之时的重要性。
陆贾的“将相”论在中国史上可谓百试不爽,有什么样的帝国就一定有什么样的将相,这种匹配关系不能错,如果错了,要么帝国不爽,要么将相尴尬。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能够左右天下的只有作为百官统帅的丞相,他的决策和执行力与帝国兴亡紧密相连。有了一个好丞相,就会有一批好的官员,也就会营造出一个向上的帝国气象。而一旦帝国困危,便是武将立功之时,任用一个能干的将,比任用一个能干的相更重要。当然将与相能够团结一心是更好的,否则相互掣肘也可能会上演一出秦桧与岳飞似的风波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