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方
小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130
  • 关注人气:1,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42:一种生命的思考

(2012-12-10 13:54:50)
标签:

1942

冯小刚

张国立

张涵予

蒋介石

分类: 【娱乐记】

1942:一种生命的思考
(张国立饰演的东家,演得真棒!)

    周五晚上与媳妇一起看了冯小刚的大片《1942》,看完之后,我们俩都沉默了一路,心中都沉甸甸的。去看之前,不少网评都说,这部片过于压抑,没有一个感情喷发点,我一同学更说,一直想哭,可就是没有哭出来。但我们还是去看了,给我俩的感觉:这是一部好片。

    没有必要去追究电影是否与历史真正相符,在一个戏说的年代里,穿越都成了家常便饭,还能奢求荧屏与史实的一致?蒋介石最后的落泪,不仅仅是因为灾民,而是因为一个从三百多万人道一千余人的差距,是因为一个从上而下腐败透顶的政府机器,无论是因为感觉自己治国无方也好,拯救不利也罢,他的眼泪也只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并不是领导人就不能掉眼泪,在上帝的面前,他与灾民是同等的。

    《1942》更多地是对生存的一种思考。谁是我们的上帝?谁能拯救我们自己?当年的那场灾荒,让河南沃土成荒原,三百余万民众流离失所。蝗虫、战火、干旱、政令,四道索命条符紧紧贴在就食陕西的百姓身上。出发时,他们带着祖宗牌位上路,他们牢牢记住“老家是河南延津的”,尽管切骨的流离之痛让他们越来越颠沛,越来越失去人的尊严,以至于流落烟花巷,身死异乡。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老家的信仰,也许这便是他们对生存的一种理解。落叶归根,身死异乡的瞎鹿娘最大遗憾就是再也埋不进祖坟,老东家冒着死的威胁逆路东归,也只愿能够死得离家近一些。烟花巷里流落半生的星星再也不愿回老家延津,也不过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辱先人。不想玷污先祖。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归宿。出发时,以瞎鹿为代表的年轻人是乐意逃荒的,他们开心的是平日里颐指气使的老东家也跟自己一样流离失所,甚至还会有求于他们。他们的逃荒不仅仅为了就食,更是为了找回一种畸形的自我。但西去之路有多艰难,不是瞎鹿们所能想到的,即便是家底丰厚的老东家也摆脱不了从躲灾到逃难的厄遇。瞎鹿最后成为了兵士的盘中餐,这是一种悲剧。在那种极端挑战人性本能的生存条件下,狗吃人,人吃人,是每天必须面对的。星星为了救父亲,从一位千金小姐变成了青楼小姐,她接客的那场戏看着真让人心酸。而花枝似乎更具有悲剧性,她为了给两个孩子找个归宿,不无轻佻地成就了与拴柱的一日夫妻。那一刻,让我相信再不正经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也都是正经的,她们委曲求全不过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活下去。家是他们一种内在的信仰,不管怎样的落魄,只要还在出发的地方,他们就会觉得安稳些。但这种内化的信仰经不起的太多,天灾人祸让这个信仰维系起来是那样的艰难。

    张涵予饰演的传教士像是这出悲剧里的一个小闹剧,但同样也是以悲剧的性质结束他戏剧的一幕。从信主到怀疑主,这是传教士所面临的困惑。那么多神父、外国记者无法看穿动荡的中国,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对主的疑惑。为什么上帝总战胜不了魔鬼呢,既然战胜不了,我们又信他何来呢?外借的皈依让他们困惑,为什么如此虔诚的信仰换不来平和的世道,依然那么多人死不瞑目,流离失所?没有人看到上帝拯救世界的手,只是一天天看着自己的亲人倒下,成为别人辘辘饥肠之中的一餐,他们无力去阻止,也无力去拯救。

    当内化与外在的信仰都在现实中折戟,故事就显得格外悲剧。似乎我们始终盘桓在阴暗的十八层地狱中,郁郁不见天日,所有燃起的希望都在颠沛中一个个成为泡影,自己也渐渐成为寡人,无扶无依。《1942》是一种信仰的挣扎,灾难中,家没有了;政府乏力,不肯采取积极救济;外在的皈依渐渐失去了支撑的力点。但最终,老东家待着一个无亲无旧的小女孩东归了,他知道东去是死,西去亦是死,而他宁愿东归死得离家更近一些。这是一种传统信仰的回归吧,也许在我们最极端底线的时候,还是这种传统的信仰会让我们找到一种生的希求。

    1942:一种生命的思考

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