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们的分歧——刘邦后的大汉朝野

标签:
汉书樊哙吕后陈平灌婴 |
分类: 【西汉风流】 |
小方读《汉书》之三十八
樊哙、郦商、灌婴、夏侯婴、付宽、靳歙等被班固安排在同一篇传记中,当然与萧何、陈平、张良、韩信等人比起来,这些人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但这并不表示这些人可以忽视,他们都是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良将,像樊哙、夏侯婴等还都是老乡加铁杆粉丝,其他人也在秦末战争以及汉初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基本上他们都是“剖符世世勿绝”。
但同时他们也有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对待吕后及诸吕的问题上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模棱两可,甚至可以称之为亲吕派。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夏侯婴因为在秦汉之争中拼命救下了鲁元公主和惠帝,因此吕后对他也是感恩戴德,“赐婴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灌婴、郦商、樊哙、陈平等都先后成为吕后的丞相,当然灌婴、郦商等这些武将与陈平这个老谋子的算盘是不一样的,可以说这些汉初功臣为吕氏一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郦商的事情很能说明问题,“商事孝惠帝、吕后。吕后崩,商疾不治事。其子寄,字况,与吕禄善”。郦商在刘邦朝和吕后朝炙手可热,身居丞相,而恰恰就在吕后崩的那一刻积劳成疾了,多少让我们无法相信历史是如此的巧合。如果郦商这一点是事实,那么以一个成功政治家的为人处事法则,他怎么允许自己的儿子与吕禄交往,并且还关系甚好呢?这说明郦商等一批功臣并不认为吕后称制是乱了刘家天下,不论吕后怎么跋扈,但坐在帝位上的始终是刘邦的子孙,为吕后出谋划策,也是为大汉谋福利。也就是在汉初功臣中逐渐分成了两股势力,一派挺吕,一派灭吕。挺吕的以樊哙、郦商等为代表,灭吕的则以陈平、周勃等为代表,他们在吕后统治期间不如樊哙、郦商等得意,以韬光养晦为自己的谋生法则。用好听的话讲,他们是出色的政治家,用难听的话讲,他们阳奉阴违装孙子的功夫了得。
但生活总是那样,在一个可能原本并没有那么重要的节点上,在经历了时代和野心家的渲染之后,突然变得是那么重要。因此原初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可能就注定了后世子孙的荣耀幸福。就像当年战火中夏侯婴拼死救下惠帝和鲁元时,我相信他那时候并没有去设想以后某天某天会怎样,他只是出于一个人的本性而已,这一点上刘邦远不及夏侯婴有人性,也许帝王原本就需要几分像畜生吧,人性太重了,就成了儿女情长,天下大计就难以装在胸怀了。当多年之后,住在北第第一的豪宅里的夏侯婴一定感慨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漂亮的决定。灌婴在最后时刻背叛了吕禄,他也面临自己的今后的选择,毕竟路要往前走,就像郦况卖友是出于无奈一样,灌婴也是在为终老的幸福打赌。当他再次站在文帝的朝堂上,依旧神采威严,但可惜了,文帝并不信任这帮老臣,他很清楚这些老臣的算盘,刚开始还可以点头哈腰的应承,但一旦自己的羽翼丰满起来了,老臣就成了他第一要摆平的对象,周勃、陈平先后被他拿下,老臣们的政治已经走到了尽头,江山代有才人出,风骚已经到了尾端,即便是他们成功地在一个一个阵营间变身,但风烛残年已经赶不上历史的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