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笼灯就月细端详——写在七夕节

(2012-08-23 08:59:14)
标签:

七夕

牛郎织女

情人节

游龙戏凤

杜丽娘

杨贵妃

龙女

凤姐

严凤英

杜鹏

杂谈

分类: 【鸿爪记】


笼灯就月细端详——写在七夕节

    今天是七夕节,牛郎织女夜会的好日子。其实,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一天,却是一个被杜撰的“中国情人节”。只是现在对于这个称呼的质疑也越来越多了,学者更倾向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只有商家依然在奇货可居的盼望两天都是,最好天天都是。

    却不去说这个吧,戏曲频道推出了“戏结良缘——七夕节京剧晚会”,四处折子戏分别是王蓉蓉与杜鹏主演的《大登殿》、李洁和严阵主演的《游龙戏凤》、熊明霞和金喜全主演的《得意缘》、张馨月和杜喆主演的《坐宫》。除了第三出《得意缘》,其他都听过好多次,尤其是这种经典折子戏。才子佳人是戏文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在戏曲不太讨巧的年代里,戏曲频道也不得不讨巧的做这么一挡节目。

    戏曲里的爱情,总是含蓄的、清纯的,就像当年的《山楂树》一样,在一个早已不再纯真的年代里上演着最为纯真的爱情。含辛茹苦的王宝钏、娇羞薄怒的李凤姐、身怀大义的铁镜公主,其实远不止这些,西子湖畔的白蛇,莲花池里的白莲花,东海娇子的小龙女,将落凡尘的天仙女,死而复生的杜丽娘,金钗订盟的杨玉环,哪一个不是那么鲜亮的演绎着一出出让中国人吟唱了千百年的爱情传奇呢。或悲或喜,时念时唱,中国人以最中国的方式纪念着心中不忘的真情。

    听老人讲,七夕这天晚上是一定要下点雨的,那是鹊桥上牛郎织女相见时落下的泪。但属于大唐天子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的那个七夕却是一派明亮的。你看他们在宫女太监繁复奢华的仪仗威严之下,同步阶前,一起赏玩起月色来了。“下金堂,笼灯就月细端详,庭花不及娇模样。”轻偎低傍,鬓影衣光,春生天语,香萦仙杖,“今宵占断好风光”。月色透过大红大黄的宫苑,在游廊曲院内回响着“春江夜月”那一曲曲美妙的音乐。这一对让牛郎织女都垂涎的人间情侣,在羡慕嫉妒恨泛滥的后宫里演绎了一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也许是因为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个七夕订盟,让此后的中国人相信了这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属于爱情的节日。

    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牛郎和织女爱在了一起,还有了七夕这样一个约定。最初的七夕却是独属于织女的,这是先民的信仰,似乎秦汉时期依然如故。七夕被称为乞巧节,其实不过是女孩子家赛女红的日子,这一项活动一直在今天的东莞望牛墩还可以看到,它不是关于爱情的,是关于手艺。女工是古人所讲的女人四德之一,因此,每一个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手过硬的功夫。只是有了牛郎织女爱情的更丰满的演绎,更有了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的参与,这个七夕越来越不同,爱意渐浓,以至于当中国人想过自己的情人节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便是它。 

    黄梅戏大师级人物严凤英和一代生行泰斗王少舫有一出名戏——《牛郎织女》,而那段“到底人间欢乐多”早已成了黄梅戏不折不扣的名段。我不晓得其他剧种中是否有牛郎织女的演绎,当这出戏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其实是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只羡鸳鸯不羡仙,这是中国人对爱的追求,也是那么多的神仙姐姐闯破了天罡戒律,一个一个思凡下界,寻的个凡夫俗子“巧手同绣好山河”的缘故。

    很欣慰,在这个七夕节,不用一个人过,虽然不在一起,但心中有你,是我的快乐。“我选择了你,我从不后悔,相爱滋味两人慢慢体会,最初的诺言在心中准备,一生面对,长相随”。节日快乐!也祝天下有情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