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布与田叔:忠义不让关张

标签:
汉书栾布田叔刘邦彭越 |
分类: 【西汉风流】 |
小方读《汉书》之二十九
栾布与田叔的事迹都不多,尤其是栾布,但他们俩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忠义。他们二人都“被参与”了谋反,当然这个谋反是长安城的皇帝的莫须有罪名,尤其是栾布。
栾布出身比较卑微,当过酒保,也曾做过家奴。不过他为人生积攒了一份财富,那便是认识了彭越这一位终身的好友。栾布名显也是因为其忠义,他为主家报仇的事情打动了当时的燕将臧荼,栾布由此发迹。臧荼后来谋反自立为燕王,栾布也自然成了臧荼帐下大将。但臧荼志在天下,可惜并非天生龙种,被刘邦击败,栾布也被俘虏。这个事情被已身为梁王的彭越知晓了,急忙救下了栾布,使其成为梁国的大夫。而彭越其实也是自身难保了,老皇帝刘邦已经开始将矛头指向他了,拿下了韩信,彭越也离死不远了。而栾布完全也莫名其妙,彭越派他出使齐国,他却迟迟没有回来。刘邦不知在彭越身边安插了多少个眼线,正愁着出师无名呢,栾布使齐不归成了彭越被杀的直接诱因。
当然,史书上没有交代栾布到底为什么滞留齐国,在齐国发生了生么事情。彭越被“夷三族,枭首洛阳”,一代英豪如此悲壮谢幕,如何不让人扼腕呢。彭越之死当然不能完全怪罪栾布,而是刘邦此时的狐疑猜测之心使然,只不过栾布的行为给了刘邦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彭越死了,栾布也回来了。看到彭越血淋淋的头颅,放声大哭。刘邦此时只是想做实了彭越是谋反了,看到栾布更是怒从心头起,立刻要下油锅烹了。栾布也慷慨赴死,不过留下了一言,他的这段话道出了刘邦此时此刻的心情,刘邦自己很清楚,无论是韩信还是彭越,其实都没有造反,而只是自己害怕他们会造反,会威胁到自己儿孙的江山永固,尤其是看到自己懦弱病泱泱的儿子时,这种隐忧就更加强烈。而一旦栾布把老皇帝此刻的心情昭然于天下时,刘邦居然反常的没有杀死栾布,反而拜其为都尉。
与栾布经历相同,田叔跟从赵王张敖。张敖也被谋反了一次,赵相赵午、贯高等私下里谋划弑杀刘邦,不想事未成而败露,而此时正好是刘邦战战兢兢担心自己皇位的时候,很是恼火,即刻逮捕了赵王及群臣,并传告赵国,“有敢随王,罪三族”。田叔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赭衣自髡钳”,追随张敖到了京城。但最后真相水落石出,谋反之事与张敖无关,而田叔的忠义之举也着实打动了老皇帝,廷前对话,卓尔不群,很是高兴,于是拜为郡守、诸侯相。
刘邦似乎很看重这一点。在讲述季布事情时,讲了他舅舅丁公的事情。丁公也曾经效命与项羽帐下,兵围刘邦于彭城而不得脱。此时,丁公心软,私自撤兵救了刘邦一命。后来项羽兵败乌江,丁公想着自己曾经有恩于刘邦,怎么也能混口饭吃。不成想刘邦一看到丁公,就立刻着人将其斩杀了,说:“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只可惜丁公当了一只被斩的大公鸡。其实像丁公这种人很多的,历朝历代层出不穷。刘邦杀丁公应该有隐情。刘邦手下从项羽帐下过来的不少人呢,陈平不就是吗,为何单杀丁公呢?丁公来投之时,楚汉之争刚刚结束,也称不上狼烟早平,刘邦要治理这个烂摊子还需要很多的人才,他应该惜才,招徕天下贤人,因何要杀丁公而堵天下人投奔之路呢?
刘邦本身就谈不上什么忠义之徒,却用忠义来衡量天下人。诛杀韩信、彭越等大臣也无非是觉得他们不够忠诚。天下未平韩信就要自立为王,而彭越在楚汉相争之时一直都是一株墙头草,立场不坚定。这样的人刘邦不放心。当然杀丁公跟杀彭越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那个时候的刘邦应该还没想那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