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一诺”从何来?
(2012-07-31 08:36:22)
标签:
汉书季布班固刘邦项羽 |
分类: 【西汉风流】 |
小方读《汉书》之二十八
楚人言: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可是纵观《季布传》,却基本发现不了关于季布承诺的事迹。也许当时班固也是昏了头了,只顾的诉说季布的其他事情,匆匆带过这么一句楚言,却忘记了将事实对接上来。
班固言,季布是以诺显,其兄是以勇显。但从季布传开篇就可以看出,季布也是一个勇将,他是项羽帐下的五虎将之一,“数窘汉王”,以至于刘邦布告天下,“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足见季布之勇的威慑力。
这样一员虎将,居然在刘邦兔死狗烹的大棒政策下完然躲过一劫,也算是福大命大。但也许季布对大汉江山功劳没有韩信那么重要,因此传记中也都未提一笔。不过从吕后被单于调戏一事来看,季布至少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没那么多花花肠子,敢于在大堂之上将难听的真话公止于众。想想吕氏一门权倾朝野,她的儿子惠帝都必须唯唯诺诺,而一个中郎将却敢直言樊哙误国当斩。同时这一件事也折射出季布的深谋远虑,他心里很清楚大汉现在需要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正是这份清楚的蓝图勾画,让他在大堂上才敢侃侃而谈,即便是被辱的吕后也不能怎样于他。
从刘邦到吕后孝惠帝,季布看到的太多,朝野上的风云变幻相比也让他更加洞明,他始终都在朝廷的边缘打转转,偶尔在朝堂上发发言,就很快就猫起来了。但是到了孝文帝的时候,远在河东做太守的季布也受到了猜忌。初登大宝的孝文帝,心态一定是诚惶诚恐的,对于自己能否坐稳皇位是不确定的,他很清楚自己在铲灭诸吕过程中的功劳到底有多少,跟其他皇族像刘章比起来,真的从这场战争中他所捞到的政治资本太少。而陈平等老臣们之所以把他从遥远的代边请回长安城,也无非是看重了他没有资本,没能力与他们这帮老臣们作对。而刘章在战争中收获了兵权,位高权重,老臣们红嘴白牙也无能为力。
因此文帝就很急切能够从众大臣中组建自己的智囊群,而这个智囊群是被前朝边缘化的人物以及自己的亲随大臣。这个时候就有人向文帝推荐了季布,说这人啊很贤良啊,于是文帝就很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可是了不得啊,与丞相、太尉并称三公,负责监察百官,还管理国家典籍、起草诏令等。于是传令河东,季布火速来朝。只是可惜这个推荐的人是个大喘气,文帝的高兴劲儿很快就被他的下半句话给泼灭了。那人说了,这个人啊酗酒,爱意气用事。文帝心里一下子就咯噔了一下,御史大夫那么重要的位置我给这么一个人妥当吗?万一他给我捅出个漏子我该怎么办呢?但季布已经到京了,还是要召见的。文帝此时需要的是一部稳棋,而不是一个险棋。当然也就无心任命季布了。在京城待了一个月,便让季布回去。季布还是很直爽也很聪明,他上殿进言说:“陛下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去臣,臣恐天下有识者闻之,有以窥陛下”。一席话既表明了自己对新皇的恭敬与忠诚,也包含了自己对新皇用人政策的微词。既然季布给了文帝一个台阶,文帝也就顺坡下驴了。
季布应该得以善终了,史书上没有过多记载他的后事。班固也以“壮士”、“汉名将”称之,也算是高山仰止了。但从传记上来看,无论是勇还是诺,都缺少应有的事实来支撑。保不齐季布只是一个传说,让兔死狗烹的年代显得有那么点人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