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花美眷也——昆曲《红楼梦·读曲》

(2012-05-05 21:22:58)
标签:

昆曲

施夏明

単雯

红楼梦

宝玉

黛玉

天净沙

牡丹亭

桃花扇

游园

西厢

文化

分类: 【戏韵春秋】

如花美眷也——昆曲《红楼梦·读曲》

    周末无事,闲来听了施夏明和単雯主演的昆曲《红楼梦·读曲》一折戏文,两位都称得上昆曲新秀了,之前也看过施夏明和単雯主演的昆曲《1699桃花扇》,此外还听过単雯的《幽闺记·踏伞》、《牡丹亭·游园惊梦》,两位唱作俱佳,因此网上搜到这个折子戏便兴致勃勃地听了起来。

    开场贾宝玉一阕“破齐阵”开场,“经论冠冕,济世文章,总是误人春光”。将这位视功名为禄蠹的富贵公子哥勾画出来了,一忧一畅,将他获得西厢记等元人杂剧、明人传奇如获至宝的心态勾画了出来。

    宝黛桃花树下读西厢,这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画面之一,也正是通过西厢的曲文,宝黛之间的那种懵懵懂懂的情爱关系也逐渐捅破,可以将西厢视为二人的药引子。其实,我不太喜欢宝玉这个形象,虽然历代的名家和影视作品都很喜欢他,觉得曹公的那两阙《西江月》是借他人之口来嘲谑宝二爷,但我倒是觉得这恰恰是曹公的本意,他对宝玉并不完全看好,对其年少轻狂不识时务也是看不过去的。宝玉就是一位没有担当,也没有责任感的人,只会在女人面前使小性儿。这段折子戏当然也是将宝玉演绎成一个好人,他对落红成阵的桃花的那份惺惺相惜,一一捡将起来,含情脉脉地洒将沁芳闸内。而且面对黛玉的那份纯真的疼爱也被他表现的甚好,可谓每一句戏文都印在了他的心际,也刚好对症了他时下的心境。与黛玉那种想一吐为快又怕伤害了她的焦灼与小心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戏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对“天净沙”的演绎,这段文在中学时都曾学过,也就是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中那段经典的“莫不是”,近西厢理结丝桐,那丝桐幽幽拉近的是张生与莺莺,而曲文“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怎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宝黛二人在舞台中央背对背旋转着,你一言我一语,恰是心灵深处的一次一次碰撞,他们彼此都有相同的所思所感,只是此情此景此人,又尽在不言中,那套“麻朗儿”无非是将那些欲言又止的内心话寄于一句“知音者芳心自懂”。也正是这段曲文,让宝玉更加感觉到与黛玉的那种心有灵犀,眼看着黛玉的书不释手,痴情飘荡,她的心思也积上眉鬓香腮,也许是二人陷入了曲文的世界中去了,痴痴地宝玉吟出了那句“多愁多病的身”、“倾城倾国的貌”,其实黛玉初听此文之时,应该是为之一惊,犹如宝黛初回之时黛玉心中的那份似曾相似的的震惊一般,単雯对这一文理解的相当到位,她虽然很高兴宝玉视自己为知己,但又放不下自己大小姐的那份娇羞,欲顾还休。她以“银样镴枪头”相对,刚好表白了她内心世界。

如花美眷也——昆曲《红楼梦·读曲》

    折子戏中另一个精彩的片段是,宝玉被袭人喊走之后,场子上只剩下冷清清黛玉一人,一切音乐也都停止了下来,格外地安静,黛玉似乎还沉浸在曲文世界里,又似乎忧人自扰,由戏文而想到自己以及宝玉,愁眉暗锁道出了一句“一刹时,好冷清人也”,将黛玉那种喜聚不喜散的情怀又显现了出来。而此时,远处飘来了伶人们演唱《牡丹亭》“游园”的曲文,咿咿呀呀,悠悠扬扬,更增加了几分凄清。而黛玉在贾府没有感觉对多少温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只好将自己的一腔柔情寄托在这一句句的诗文之中了。

红楼梦剧照

该张来自単雯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