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方
小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276
  • 关注人气:1,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势利之交——张耳与陈馀

(2012-03-26 09:00:00)
标签:

汉书

张耳

陈馀

钜鹿之战

陈涉

分类: 【西汉风流】

小方读《汉书》之二十一

势利之交——张耳与陈馀
钜鹿之战

世人都说张耳与陈馀是贤良,但身处乱世的贤良之材也同样身陷功名利禄的争锋之中。张耳曾是信陵君的门客,与陈馀的父亲是刎颈交,因而与陈馀有深厚的感情。但尽管如此的交情,面对功名的诱惑时,张陈依然不能免俗。为了一己私利,而勾心斗角,先后赴死。

张耳是靠老婆发迹的,但不晓得为什么说张耳是“贤夫”。刚出道的张陈还有一份知识分子的孤傲,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及见陈涉,二人就卷入了名利场,再也没有隐世的想法。从张陈对陈涉封王的建言看,此时的二人还是胸怀天下的,在他们的心中有一盘全国的棋,一步步有着比较清晰的脉络。然而陈涉不是圣王,他揭竿而起不是为了天下,而是为了一己私欲,能够躺在神宫华堂里衣食无忧的逍遥一辈子。陈涉还是封王了,但此时的张陈似乎没有归隐的意念了,而是开始在陈涉手下当差。依照张陈的建议,陈涉兵出白马略赵地,张耳的确很给力,红嘴白牙上下一张合,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赵国四十余座城池。很快兵临邯郸了,张陈听闻周章入关至戏地不前,而陈涉有听信谗言滥杀无辜,于是怨恨之心顿生,开始不满足陈涉所封赐的“校尉”之职,于是游说武臣自立赵王,“以馀为大将军,耳为丞相”。这样一来,张陈就成了赵国数一数二的人物,一文一物执掌着赵国的兵国大权。

此时的张陈炙手可热,但名利的熏陶,也让他们一叶障目,再也看不清全国的那一盘棋了。他们开始为一个小小的赵国,更为自己的功名开始积极经营了,“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魇略上党”,兵出三面,可惜韩广上演了一出与张耳相仿的戏,到了燕地就自立为王了,这让张陈杀不可气不过,但也没办法,只好庆贺去。而李良也同样不让人省心,因为不满赵王姐姐“不为将军下车”而兵反常山,袭击邯郸,竟杀赵王。张陈还不晓得其中厉害,依然坐着高官厚禄的迷梦,逃出邯郸城之后,召集兵马,立赵歇为王,以信都为都城,俨然一个完好的赵国。

可钜鹿之战,让这对黄金搭档再也不能和睦共处下去了,钜鹿城被秦军章邯围得水泄不通,连个鸟都飞不出去,很快张耳就弹尽粮绝了,他急切盼望着钜鹿城外驻守的陈馀能够前来救援,然而此时的陈馀好像一下子变了一个人,开始自保了,不愿意为了张耳而以卵击石,以肉喂虎,断然拒绝了对钜鹿城的救援,而燕、齐、楚前来的救兵也都唯陈馀马首是瞻,作壁上观。多亏来了个不怕死的项羽破釜沉舟终于击破了章邯的军队,而看到了希望和利禄的诸侯军才敢兵击秦军,“遂虏王离”。再次重逢的张陈再也无法平心静气的共事了,张耳责备陈馀冷酷无情,而陈馀也根本不尿张耳的那一套,张耳顺势解除了陈馀的兵权,独揽赵国军政大权。

张耳此时开始攀龙附凤了,也许他看出来了自己所扶持的赵王无法满足自己膨胀的权力欲望,他跟随项羽入关,参与了火焚寝宫,杀秦婴、虏美女财物的勾当。这一过程想来张做得不错,项羽很倚重,于是“分赵立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一下子成了一方诸侯,这多少让一同出世的陈馀心里不公平,于是项羽封南皮旁三县给他,这显然与张耳的封王是大相径庭的,如何能够平衡呢?于是陈馀开始游说齐王,借兵袭击常山,张耳战败。如丧家犬一般的张耳喊着要去找项羽给自己撑腰子,但突然听懂星象的甘公说,刘邦已经攻入潼关了,“五星聚东井”啊,项羽虽然现在很强大,但江山到最后一定是刘邦的。于是,张耳直接奔汉而去,刘邦是出了名的礼贤下士,对于张耳这种树大招风式的人物当然要厚遇了。而此时的陈馀也成了赵国说一不二的人物,也有了自己的封国。但对张耳的仇恨一刻也没有消除,终于借着刘邦希望与赵合力攻击项羽的时机,陈馀提出了“汉杀张耳乃从”。刘邦不是傻子,他知道杀张耳对于他来说是自毁长城,自己的好名声也会毁于一旦。于是弄了个替身骗过了陈馀。彭城之败,陈馀也知道了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背汉,韩信井陉之战陈馀战死,赵国也随之魂飞湮灭。汉四年,张耳被封为赵王,一年后去世,儿子张敖成了驸马,娶得居然是非常不招刘邦待见的鲁元公主。

张陈也曾野鹤闲云一般,但一旦沾染了名利,也都成了刹不住缰绳的野马,着了魔一般的不能自拔。张陈称不上一时豪杰,不过是投机取巧,在乱世里见缝插针卖卖乖而已。但张耳最后能够得以正寝,也是因为人家的确有一番识人的本事,能够随时改变自己的初衷,攀龙附凤。从陈涉到赵王,再到项羽、刘邦,张耳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自己的权利如何更长久稳固的紧握。他没有自己做事的原则,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背主叛义也在所不辞。多亏了他生了一个做了大汉驸马的儿子,在汉书里给自己找了一个如此靠前的位子。生命是一次次的下赌注,每一次下赌都承担着身名俱焚的代价,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爱拼才会赢吧!

                                               —— 2012-1-30 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