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是名留青史的第一要素
(2012-02-28 08:58:02)
标签:
公务员儒家中华文化石渠阁兰台 |
分类: 【西汉风流】 |
小方读《汉书》之十八
有一个成语叫“官官相卫”,可见古来这个“官”在中国政体中重要角色,如果还需要更清晰,眼下火热的公务员考试就说明这个“官”的力量,官是中国政治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刑不上大夫”,法律面前的特殊性,以及由官而来灰色性福利,成了中国人五千年来魂牵梦绕的东西。这也便是提倡入世为官的儒家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最终精髓,与其说每个人都怀揣着“平天下”的志向,不如说每个人都怀揣着当官的梦想。于是,翻看中国文学史,要么是一朝得意的马蹄疾,要么是郁郁不得志的恹恹之声,为了官,卖主求荣的有;为了官,坑家害国的亦有。当然,无疑去说这各种各种的官,也不是说官有多不好,毕竟如此庞大一个国家,没有这么一群官的治理,要想正常运转起来,是很难以想象的。
大约是受职业的影响,看百官公卿表的时候,也更多注重汉代档案官员的设置情况,求学的时候这曾是我参与的一个课题,虽然当时我并不负责这一部分,但还是感觉这一个课题就是一个拼凑的课题,成果是那么的经不起推敲,滥竽充数都嫌粗糙。古代有没有专门的档案职官众说纷纭,起于何时也是百嘴千舌,归根到底是档案学界真正静下心来去做的太少了,年轻的为了名利和职称,年老的又懒于书海翻涌。汉代有无有专门的档案职官,虽然我们喜欢把丞相等一干高官视为同行,还美其名与古代官太少了,但听起来总是感觉那么牵强。档案作为社会的后端部分,汉代有很多地方保管档案,石渠阁、兰台、宗庙、内府等,但从职官表来看,这些地方的官员设置并不明确,三公九卿的表格体系也让这么查找陷入了迷茫之中。但并不难看出,无论是在哪一个部门,都会有一个类似今天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档案室或者专职或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设置,这个未必是官,可能仅仅是个吏,且多数为吏。也就是说古代档案的管理模式其实跟今天差不多,每一个部门负责保管着本部门的档案资料。
还发现了一位官:将作大将。其实之前也知道他是干吗的,只是接触规划后,开始发现原来中国人这么注重城市的规划设计,这么早就在朝中设置这么一个官员,负责国家的城市建设。他们大约经常工作的地方在东园,所以有一个官名为东园主章。章,就是木材,良材。砖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不晓得当初的具体设计情况,但想想秦汉时期的都城,再想想《阿房宫赋》、《两京赋》等一篇篇美妙的文字,没有一个将作大将为其统筹规划,诺大一个京城如何建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