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浚县古庙会

(2012-02-05 09:18:37)
标签:

浚县

庙会

背阁

高跷

浮丘山

碧霞宫

大伾山

吕祖祠

社火

泰山

妙峰山

卫河

分类: 【网贝记】

 

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浚县古庙会

 

 时间:2012年1月26日 中国网讯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卫河之畔,隶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景,人杰地灵,先民居住历史最早可上溯到6000年前,更重要的是在浚县历史文化和风景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让人们在观赏自然景观的时候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浚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原生态文化的缩影,德国一位民俗学者逛过浚县庙会后称其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2007年浚县庙会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浚县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与山东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华北地区四大庙会。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由此形成,只是规模较小,人数也少。随着浚县城千余年的发展变迁,庙会规模也逐渐扩大,到明代形成了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基本规模。如今,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长达一个月,会期长,规模大,保持着明清特色,吸引着晋冀鲁鄂皖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的数百万香客游人。与庙会同样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浚县民间的社火。

     浚县民间社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最初是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朝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剧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活动。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台阁和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舞狮是传统项目之一,主要形式有狮子滚绣球、滚翻、扑食、抖鬃、梳毛、窜火圈、追逐、爬行、双狮争球等。浚县舞狮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表演时狮子在前,后跟武术队。武术队俗称“刀枪把子”,真刀、真枪,真拼实打的童子功,显示出瓦岗军驻扎大伾山时在浚县民间带出的习武雄风。二三十人的高跷表演队边走边舞,扮演人物多取自民间故事或戏剧。民国初年,浚县高跷队把天津的高跷表演技巧和湖南的小曲调揉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当地民众农闲时排练,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演出。最热闹的是正月初九和十六的拜山,初九祭拜大伾山,十六祭拜浮丘山,祭拜那天,从早上四点开始,四邻八乡几十支社火队早早赶来,一一摆开了架势,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你耍高跷,我扭秧歌,唢呐吹,锣鼓响,空气都是热闹的,一时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震耳欲聋。

 

东关舞狮

 

高跷表演汇集:有西大街、东后街、王可庄等地表演,我觉得新镇栗庄高跷在浚县是独树一帜的,形式也不一样。视频中还有秧歌和竹马表演。

北大街背阁表演

 

东大街舞龙表演

以上四个视频均是2010年的表演,地点在浚县浮丘山碧霞宫前广场,时间正月十六。这是浚县古庙会的最高潮,也就是下周二了,爱好民间社火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哦!

角场营的狮子窜桌刀

这个是今年正月初九在大伾山吕祖祠前广场上的表演,因今年的尚未没有看到别的新的,看来今年初九的庙会规模大了不少,往年像角场营、善堂镇这些都应该是不再参加之列的,基本都是县城四关四街的社火,现在也扩展到了黎阳镇及周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