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照片是我自11月12日至12月13日午饭后消食儿的时候用手机拍下的,这一期间,也刚好是旗峰山颜色开始便绚丽的时候,从碧澄澄的绿到砸碎五彩盘,虽然天气是越来越冷了,但山色却越来越漂亮,就像网络形容走进大学的女孩子一样,时下刚好是大三的女娃子,会打扮,爱打扮,一身俏滴滴的。
旗峰山自古以来都是东莞的圣山,山中的观音古庙香火一直很旺盛,一到初一十五楼下的停车场车满为患,大门口的要饭的也都排起了长龙,拿着一个小盆晃朗朗的响个没完,那一天下来,差不多应该比俺一月工资多了。黄旗圣迹是东莞八景的首景,古来不少墨客骚人都到此拜圣赏玩,留下不少诗篇。
离观音古庙不远的廉泉,现在已经干涸了,石块上的铭文也已经漫灭了。传闻饮一口廉泉水,可以使人变得廉洁,可见老百姓自古以来对廉洁的渴求了。而今天它居然干枯了,看来仅靠喝廉泉水是不能救世了。廉泉始筑于宋代,是文人们游玩聚会的地方,山静泉清,泉流山止,泉流之洌,士行之洁,润下之泽,出而不竭。

当北方的雪花漫天飞的时候,南国却还依然沉浸在刚刚入秋的天气里。不过随着接连两次的寒潮南袭,山色也渐渐地斑斓起来了。山门和西湖正处在维修中,不过山花是最烂漫的,黄槐花、三角梅、洋姜花、狗牙花以及不知名的花,洋洋洒洒的开满了山。东湖开始变得更加俊俏了,湖边山上,深一层,浅一层,黄绿相间,倒影在午后微澜的湖面上。大老远的台商大厦也赶来凑趣儿,太阳下总有不少钓鱼的人,撑起一杆鱼,静静端坐在日头下,周边也总会围坐不少的游人。当然这些游人都是在这附近做工的农民工,午休时间没有地方去,就来公园里闲坐着,有的拿张报纸或者盖上一件外套就躺在草地和石凳上休息了。看着他们熟睡的憨态,真的很感慨,所有的东莞人都应该向这些人致敬。没有他们,东莞的城建美景都只能停留在设计者的美好蓝图上。
我喜欢坐在东湖那个亭子边上的竹丛中的石头上,晒着太阳,但不会坐很久,一般说屁股刚坐稳,就有站起来继续走下去了。不过我觉得那地方确实很舒服,比在亭子里好舒服得多。每次从正门走到这里差不多十五六分钟,再转回去刚好可以上楼午休。但有时候,也会选择就在公园里转转,而不回去午睡。躺在太阳下的草地下,闭目养神一会儿,暖暖的,比睡在床头跟坐船一般要舒服的多。
有的时候,也会选择另几条路走,从东湖路口转到竹径,翠竹索索,风吹细细,阳光筛下来一缕缕光线。这是处在半山的一条路,往下看翠竹后便是静静地湖水,莹莹的闪着光,老去的枯荷留着几只荷叶和老茎,不时有只不晓名字的小鸟打破一下湖面的平静。往上看,翠竹之上是更高的山,绿玉葱葱中透着些许的秋意,阳光中露出几支黄红的枝桠。有时候会想象漫山红遍,叶如蝶坠的场景,就像迷恋关门山的红叶一样,奔在深山老林之中,看着天际的红叶,踩着脚下的枯叶,摘一枝好看的叶子,放到背包里成为一片美好的秋的记忆。
或者沿着景观大道,从滴水观音身边虔诚地经过,折到西湖和观音古庙前。古庙沉浸在沉香之中,不时会有鞭炮响起。香客总是那么多,在东莞我很诧异,像虎门炮台那样的景区都不收门票,可园的门票才有只有八元钱,而这么一座重建于八十年代的古庙却要交五元的门票,虽然我几乎每周都要从它门首走过三两次,但始终不舍得花这几毛钱。不是我抠门,只是想不通,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恐怕也只有在时下佛门净地才都要收受门票,一个个世俗的不得了的佛门,哪里有心里静坐的那尊佛金贵呢。


正在兴建的旗峰公园大门,这是东莞着手建立大旗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门前正在兴建的城际轨道交通R2线,每天这个路口都堵得要死要活的,没办法,要想有所改善,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希望能够在轨道建好了,能够缓解这里的交通情况。

黄旗岭顶挂灯笼,市桥春涨水流东。
凤凰台上金鸡叫,宝山石瓮出芙蓉。
靖康海市亡人趁,海月风帆在井中。
彭峒水帘好景致,觉华烟雨望朦胧。
——清末 《东莞八景》

西湖美景


旗峰万仞插天碧,山高水深来有脉。
古今酌遍野人杯,谁是夷齐谁盗跖?
愿公激浊更扬清,大作霖雨均山城。
余功不独苏久旱,且为赤子洗甲兵。
—— 明代 陈靖吉 《黄岭廉泉》


滴水观音前的景观大道

串钱柳




狗牙花


东湖风光



钓者

散尾葵




廉泉
读月黄旗峰,爱饮石泉洁。
寒梅着花时,一瓯煮琼屑。
白水久盟心,头衔署冰雪。
——
清代 尹兆蓉 《黄岭廉泉》



观音古庙的老山门




好秋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