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昨天应该跟之前的日子没什么区别的,但中午的时候,接到学妹的一个电话,说她们班下午要举行一个辩论赛,希望我能过去当一下评委。她是昌哥的学生,虽然没有怎么说过话,但也不好拒绝,于是就答应了。反正待着不也是待着吗?
我到得时候昌哥还没去呢,正反方的辩手已经在座了。昌哥的两学生是正方的一辨和三辨,都见过面,说过话,但由于她们是10级的,所以远没有对09级昌哥学生了解那么多。我顺道也把借昌哥的书拿了过去。没多大功夫,他笑眯眯的到了。见到我很高兴,其实我也一样的。好久没有见到他了,他总是在忙的,好像这两年有不少的项目和出书计划,所以总在“焦头烂额”的忙碌。加上家里装修等事情吧,所以我们见面的机会特别少。不过他的讲话风格依然,也许这是很不容易改变的。但很显然,他已经没有我们那个时候那么严格了。
辩论赛很生涩,当然不好这么当场评论的。因为他们的准备不充分,想当然的成分过多,辩手们在自己的陈说过程中的话语把握很不到位,一些很明显地漏洞不能被充分的挖掘和发现,同时本该很精彩的自由辩论环节,显得极其的单薄,原本应该唇枪舌剑的,构成一个争锋的局面的,但却只有正反二辨在那里论述,且暴露出双方更多地问题。当然了,我依然违心地说了这场辩论很激烈。善意的谎言吧。其实他们很明白他们自己的辩论。我和昌哥合议了反方胜,最佳辩手给了正方二辨。其实就“档案外包是否可行”这一个论题而言,正方是有很多的实践依据的,有太多的例证可以为她们所用,可惜了,一则也没有。其实正方二辨的表现是非常不让人满意的,她的话语中想象、不确定的东西极多。为了均衡起见,我们还是做出了这样的裁决。
辩论赛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昌哥便说下课的时候,请我和张哥吃饭,算是饯行。因为再过一阵子,他又该忙了,怕没有时间了。我们都是跟了他七年的学生了,可能彼此之间已经不只是师生关系那么简单的了。张哥是他的老乡,也是他在辽大第一个最给力的助手。而我呢,应该是他既爱又恨的那一个了。我很感谢他,也曾说过,他是我在辽大七年里最美好的回忆,是我的贵人。这份情谊我永远都不会忘怀的。我跟他学了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一种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一个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最好做好一件事情的捷径。可惜,毕业的时候,我没有按照他设计的路子往下走。他很惋惜,但也没有太过于责备我。
我们是在怒江北街的丽湖蒸菜吃的。起初,他是想去满庭芳的。但后来他问我们想去哪里,又问是否去过丽湖蒸菜。我没去过。他说,那好,咱们就去丽湖蒸菜吧。我许过带你去吃一次的,这一次我在那里给你们饯行。跟他说话,从来不会感觉拘束,也许是太熟悉的缘故吧。就像下午在辩论赛开始之前,我和他能谈笑风生的坐在那里聊天的缘故,我能看出不少学弟学妹眼中的诧异,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昌哥有点怪,有点严肃,有点不易接近。但在我心中却不一样,或者说早已经过了这么一个阶段了。点菜的时候,他让我们先点,我点了剁椒鱼头,张哥点了四季豆,之后都是昌哥点的。因为昌哥不怎么吃过辣的,加上离我最近,所以剁椒鱼头基本上都是我和张哥吃的。当然最好吃的还是昌哥点的那道鱼骨煲汤,味道真的很鲜美。吃饭的氛围很融洽,像饭店装修的格调。聊一些老同学的情况,聊一些工作、家庭的事情,还有我们彼此的未来和出路。我们一直坐了两个半小时,然后把他送上车,我和张哥也顺道买了点香瓜、杏回寝室了。
昌哥,谢谢你!七年为我所做得一起,七年始终不变的对我的帮助和理解!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