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酷的青春

(2010-12-23 19:33:12)
标签:

玩酷青春

跑酷

吕丽萍

金马奖

高考

蚁族

博雅塔

红楼梦

考博

梁祝

娱乐

分类: 【娱乐记】

点击查看: 下一张清晰大图

   《玩酷青春》带着几分争议,吕丽萍用这部电影捧回了一座金马奖,那一刻她有些激动地哭了。当我看完的时候,心里有些被触动的感觉,痛痛的,酸酸的。特别想些事情,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些不顾父母感受而自我风流的日子。

    8090,像吕丽萍问鼎金马奖一样,从来都是备受争议。但8090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群体,不同于6070,不同于我们的父辈。乱糟糟的时代,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个性与棱角,更多地自我主心骨儿。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去玩一圈跑酷运动,但的确在那些青春蠢蠢欲动的岁月里,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参与跑酷的冲劲儿和欲望。而这种欲望在今天乃至以后的日子里,可能并不会完全被磨灭。即便是社会这个熔炉很厉害,但那些向上的棱角依然在争议的夹缝里成长着。

    当何志鹏与其母在房间争吵甚至打斗的时候,那场戏多少有些心酸,从底里滑过一丝颤动的伤。曾经那个时间的我也曾这么楞头楞角的跟父母对着干,不想听他们的唠叨,索性就在学校里一待就是好长的时间,不到饿得没钱了,就是不肯回家,虽然家就在半小时之外。回到家,懒得听他们唠叨,就迅速扒拉饭,然后躲到一边去,看电视。被训斥的时候,也总会脖子硬硬的一百二十个不服气。尤其是对老爸,至今依然记得妈妈那句话,“你和你爸就不该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的(意思就是不该是一家人)”。每次妈妈劝我体谅爸爸的那种心酸的眼神和表情,每每想起来还是那么触目。一转眼,曾经的一幕出现在荧屏上,剩下的只有心酸。

    高考,对于70后那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太多的人因为高考而成了一跃成龙的神话,所以我们父辈总是把自己没能考上大学作为自己一生的遗憾,而这种遗憾也注定会让他们毫无保留的寄托给我们。于是,很多的80990,未必是在圆自己的大学梦,而是在圆父母的大学梦。8090已经过了大学的黄金期,大学生已经贬值成了街头流落没有片瓦的蚁族、鼠族。读书可曾有用?有如何被用?作为一个学生,而且还是坚持考了研的学生,身旁有太多的人在议论,也有太多的同学中途退学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读研的同学到头来只是后悔荒废了三年的打拼时光。那个曾经闪耀着光芒的博雅塔在这个时代黯淡了下去,不是社会不认可学校,而是学校压根就不知道这已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何志鹏,因为母亲的一个无奈的欺骗,而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跑酷。这是很多8090的无奈,在与父辈对抗的过程中,最终也只能沦落为一个“失败者”。我已经不清楚自己高考、读研这一路上到底是家的因素大,还是自己的因素大了,但我越来越觉得它们两者是那么的纠缠,以至于我越来与看不明白。很多同学都说我身上有一种骨子里的那种文人学者的清高,不晓得这是天生丽质,还是后天培养,更不知道这将是我的财富还是我背负的蜗牛壳。站在一个即将毕业的结点上,又是一个十字路口,继续考博还是就进社会就业?耳边是亲人朋友老师们鼓励考博的声音,还有那一个个所谓博士之后的机遇和待遇,闪耀着虚幻的光芒在那里晃荡个没完没了。我真的不确定自己是否就会走上这么一条被传说的路,迈起步子来,是那么的没底气,也是那么的猥琐。故事的结局有点奇怪,何志鹏那么一个一点没希望的孩子竟然在最后几天的发奋图强下,考过了,而且还要去上大学,而且放弃跑酷。这是不是《红楼梦》那个“兰桂齐芳”的神话在几百年之后的又一次重演呢?但其实最后的那一个镜头我很懂,那是一个被压抑不了的冲动,大雪之下的赛场上,空荡荡只有自己,当他奋身一跃的那一刻,其实他放不了那个让他兴奋的事情,那个属于自己青春的梦想。

    “你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想每一个年轻的我们都曾那样理直气壮地质问我们的父母,但最后又有不少的质问逐渐被遗忘,而那个曾经的梦也渐渐地被搁置了起来,故事的最后也总免不了要兰桂齐芳。其实这并不是梁祝化蝶的俗套,而是中国最真实不过的现实。

    算是回忆一下那桀骜不驯的年少时光吧,还有那个被我们忽略了的父母。吕丽萍的表演很到位,在她拜托方子欺骗儿子的那一刻,在她站在法庭上公开这一个欺骗的时候,当儿子从法庭跑出来告诉她高考成绩的时候,她停止不下的唠叨和无法隐忍的痛哭,每一幕都触动着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导师的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